提起泾县蔡村镇“肯德基爷爷”,了解的人都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都是当太爷爷的人了(儿子已当爷爷),还在工作,一天不肯歇,不等不要,靠自己勤劳苦干脱贫,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肯德基爷爷”姓汤,今年八十岁,和老伴原本依靠两亩半土地生活,清贫而宁静。因被自家发疯的牛顶了胸腹部,受伤不轻,欠下了医药费外债,和老伴的生活愈发艰难起来。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次入户走访,民主评议程序,2014年将汤老评为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暂时解决了生活困难。出乎意料的是,被评上贫困户后,汤老却仿佛遭受重击,愈加颓废起来,村扶贫专干卢永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上门走访,从精神到生活尽心尽力照料,老人终于吐露心声。“当贫困户丢人呢,我好手好脚,老了还要国家救助,人老了真没用”。找到症结所在,镇村干部立刻拿出镇内制定的“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方案,多措施鼓励老人,其中老人最爱听也最受鼓舞的是“肯德基爷爷”的故事:“外国有个肯德基爷爷,他也是穷困潦倒,将近七十岁才创业成功脱贫,中国人可不能输给外国人,我八十岁了,有机会我也要努力脱 干了六七十年,地里的活计我闭着眼睛都精通,王长武请我可不亏,我不仅干农活,我还是技术员呢。能做动一天我就干一天,证明我的价值,也要提高收入不再返贫,不多拿国家的一分一毫补助”。
仅用一年时间,老人就顺利脱贫。如今,汤老在村干部的建议下将自家两亩半的地流转给长武果蔬基地,年租金一千元,他和老伴在基地工作收入120元每天,加上低保收入、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年收入已达两万多元。老人还计划要是忙得过来就还要捡起老本行,再养一头牛,巩固提高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扶贫先扶志,送鱼不如授渔,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确保稳步脱贫的主要保障。近年来,蔡村镇党委、政府把加强“扶志”教育作为激发脱贫动力的主要手段,破解贫困人口思想桎梏,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以“没有扶不起来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理念,通过示范效应、思想沟通、教授本领、宣传勤劳苦干精神等措施,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据悉,蔡村镇顺利脱贫805户,剩余的两户六人未脱贫户也信心满满,蔡村镇将长期巩固脱贫成效。(张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