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苑社区举办庐州蛋雕技艺体验活动
来源: 汪卜利 2020-08-20 15:31:23 责编: 陈亮

1704128179286ee3d67f-b47f-44b3-b842-28fca552cb43

​蛋壳雕刻是一门集美术、书法、雕刻等多项技法于一体的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8月15日,合肥市西园街道安居苑社区党委在社区二楼会议室举办了一场非遗文化庐州蛋雕技艺体验活动。

上午9时,活动准时开始,“庐州蛋雕”传习老师郭迎年拿出自己的蛋雕作品,作品中有可爱的动物,有黄山迎客松,也有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这些作品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老师的精湛技艺令人安居苑社区的小记者们叹为观止。

接下来老师又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蛋雕科普课”。我国的蛋雕技艺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曾被称为“镂鸡子”,是一种民间技艺。当时的人们纯属为了娱乐,在煮熟的鸡蛋上进行雕刻,大大的增加了食物的美感。兴盛于唐朝,白居易曾用“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形容当时蛋雕技艺的兴盛。到了清朝,便开始用红鸡蛋进行雕刻。自始至终,从古至今,蛋雕技艺都是一项可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展到今天,蛋壳雕刻艺术品已精美绝伦,成为艺林中的一支奇葩。经过多年的演变,蛋雕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刻琢成画,融合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雕刻出精美图案。

“在雕刻的时候,鸡蛋为何不破呢?” “老师,你们是如何在鸡蛋上进行雕刻的呢?”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首先在备好的蛋壳上用铅皮勾勒出基础线条,刀片和蛋壳要呈45度慢慢向前推,精准地把握力度和角度,才能使雕刻画面完美。雕刻完成后,用橡皮擦掉多余图案,还可以添加绘画和文字,加上底座和变幻的灯光,一个精美绝伦的蛋雕作品就完成了。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说着要领。

这看似简单,可当小记者们实际操作起来时却状况百出,不过在慢慢地掌握了技巧和手感之后,小记者们渐入佳境,看着一件件自己亲手雕刻的作品呈现后尤为骄傲。

当天,小记者们仅仅是体验了蛋雕中的基础图案,而那些犹如一幅画卷一样的蛋雕工艺品,则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悉心钻研,成千上万刀雕刻才能达到。由此可见中国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

这次以党建为引领开展的活动,不仅满足了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还增进了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了解,营造了青少年健康发展、和谐美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安居苑社区“五好”小区的建设。安居苑社区党委书记张谷介绍。(汪卜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