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村镇上胡村:蜂蜜事业增收入 产业扶贫真脱贫
来源: 张雅兰 曹娟 2020-09-18 10:43:21 责编: 何兰

170412817928

近日,大地已是初秋时节,早晚微凉,泾县蔡村镇的大山里依然花红树绿,时不时传来蜜蜂嗡嗡声。“其实秋蜜比春蜜、夏蜜品质更好,含水量少,只是马上深秋了,花源不多,采蜜也没几天了。”上胡村贫困村民姜玉生有点遗憾地介绍他的蜜蜂养殖基地。

姜玉生

   姜玉生自幼听力残疾,一直独自生活的他默默耕耘土地,因蔡村镇山多地少,他的收入仅够温饱,不仅不能抵抗每一个需要用钱的时刻,更无法去医治耳疾。因为不愿等、靠、要,不愿被评为贫困户,结合听力残障实际,姜玉生决定尝试养殖蜂蜜。“养蜂的成本投入不大,一箱蜂1000元左右,2箱蜂通过繁殖,可以发展到5~6箱蜂,技术成熟后,越往后,成本越小;蔡村镇大山是座宝库,花的种类多,花期长,我不需要外出赶花期,劳动强度也低,不像种植果树劳动强度大,非常适合我;而蜂蜜的市场价格比猪肉、鸡肉的价格稳定,风险小。”

姜玉生1

    在上胡村村委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下定决心开始自学蜂蜜养殖知识。从零基础开始,不断地搜集知识,翻阅蜜蜂养殖技术的书本和杂志,请教附近养蜂人和蔡村镇农技站的技术员,边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解决。成为一名深山蜂农,初期的尝试并不是一帆风顺,普遍的问题是养蜂技术不过关,要么蜜蜂在窝里不出来采蜜,要么就是飞跑了。为了养好蜜,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他每天定期查看是否有病变,还经常拿着竹条在蜂箱四周晃动,帮它们驱赶天敌。一旦到了酿蜜时节,他常常一站就是几小时,一干就是几天,这对于常人难以忍受的苦,姜玉生却甘之如饴,他沉浸在这无声的美丽世界里,通过劳动一点一点收获,更加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与此同时,上胡村村委为他申报道路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保障他的基本生活。随着技术成熟,蜜蜂死亡率大大下降,出蜜量大幅度提升,姜玉生的蜂蜜养殖事业终于获得成功。由于养殖过程生态,蜂蜜质量较高,他的蜜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尝到成功喜悦的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村民总对他说,你都70多了,这么大年纪就不要再折腾了,有口饭吃就行了。但他一如既往地回应:“我只是听力较差,身体是好的,只要能劳动就必须工作,只想依靠党和政府那是懒汉,靠自己劳动吃饭很安心,也开心。”

  “我们要做的就是送政策、教技术、鼓信心、做保障。”上胡村书记胡兆龙对产业扶贫信心十足:“只要群众有了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和持续增收的能力,他们就能真脱贫、不返贫,确保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张雅兰 曹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