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榔桥镇:脱贫路上的真情坚守
来源: 江莉 2020-09-30 10:42:58 责编: 李飞鹏

安徽日报

在河西村,有这样一群人,生活困苦、命运艰难,却从没将他们打倒。他们勇挑重担,扛起责任,为了妻子,为了父母,为了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条脱贫之路,用不离不弃撑起破碎的家庭。

姚锡旺:十四年真情坚守“透析”的人生

爱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对年过半百的姚锡旺来说,爱是默默的坚守,是用余生漫漫岁月的真情坚守来兑现一个丈夫对妻子一生的承诺。

图片5

这是一对患难夫妻,可他们也在患难中体会到了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患难之情。丈夫名叫姚锡旺,妻子名叫王超群,他们是家住在泾县榔桥镇河西村中村组贫困户。

姚锡旺和王超群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婚后有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和睦快乐。可就在十四年前,妻子王超群被诊断出得了尿毒症。尿毒症患者需要一辈子透析,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得知这个检查结果的时候,姚锡旺傻眼了,但是看着更加伤心的妻子,他把所有的难过都留在心里,鼓励妻子积极治疗,为照顾妻子,姚锡旺独自挑起了挣钱养家糊口和照顾患病妻子的重担。

每周三次,王超群都要到县医院接受透析,风雨无阻。尽管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便,但从未影响到老伴按时接受透析。姚锡旺坚信,只要能得到持续的治疗,老伴的病情总会越来越好转,甚至等来出现奇迹的一天。

长期的治疗,病情的反复,王超群的肾病更导致了肺炎、高血压、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看着妻子饱受病痛的折磨,姚锡旺很心酸,想想妻子过去对家的付出,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尽丈夫的责任,照顾妻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于是,以前从不做家务的他学会了收拾家务、做饭、给妻子消毒、换药。姚锡旺说:“妻子的病情平稳,是我最大的期盼。”

14年的不离不弃,抵得过千言万语。面对患尿毒症的妻子,姚锡旺毅然选择了坚守和呵护,十四年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陪伴撑起了妻子的“晴空”,用生活的点滴演绎了人间真爱。

文掌财:用真情坚守谱写爱的赞歌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家住河西村球坑组的文掌财却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瘫痪在床的妻子。十几年里,他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地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他用不离不弃地守护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文掌财是河西村的一名贫困户,妻子吕良娣,因严重的风湿病导致肢体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作为丈夫,文掌财不放弃一丝希望,十几年悉心照料瘫痪的妻子,每天给妻子穿衣服,端洗脸水,擦身子,按摩,递饭菜,推着妻子出门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用行动诉说最长情的告白。

文掌财说:“人都有个良心,过了几十年了,跟我也没享到福,她生了病了就是我的应尽职责,应该照顾的。”“久病床前见真情”,爱让他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的信念让文掌财走到了现在。问及今后的打算,文掌财说他还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照顾着,直到妻子康复。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他用他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朴实无华地诠释着“丈夫”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不论疾病还是苦难,不离不弃,一直相伴相守,没有风花雪月,却是人世间至深至爱。

高六顺:贫困难阻尽孝之道

花甲之年,本应是儿孙绕膝乐享天伦的年龄,但家住河西村前山组的高六顺肩上挑着照顾亲人的担子,不曾卸下一刻。高六顺一家为河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六顺的弟弟高锡兵自小就患有听力与言语一级残疾,妻子患有癫痫和肢体二级残疾,母亲有听力二级残疾且已八十高龄,高六顺坚守几十年,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年迈母亲和残疾妻子与弟弟。

图片6

在2014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河西村对他家实施贫困户重点帮扶。通过帮他家申请低保、安排村公益岗位、发展产业,申请危房改造等政策,生活有了保障。2016年,高六顺顺利脱贫。高六顺总是感叹:“这些年多亏党的政策好,让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为了这个家,高六顺操劳了一辈子,多年来,因为母亲、妻子和弟弟的缘故,他从没离开过家,也不敢外出打工。几十年的时间里,高六顺作为儿子、丈夫和兄长的责任从未改变,几十年里,高六顺用行动诠释了夫妻之情,兄弟之情和尽孝之道。

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个“姚锡旺”“文掌财”“高六顺”,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着我们,脱贫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收入,更是互相陪伴、互相扶持。他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不一样的脱贫典范。(江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