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秋老虎的炎热让人困倦,没有三色螺旋圆筒灯的理发店却洋溢着忙碌的气息。在欢声笑语间,宣城市泾县蔡村镇上胡村残疾贫困户胡清理目光笃定,手中剪刀和剃刀熟练地上下翻飞,“可以,不错,这正是我要的发型,很清爽。”一位位顾客摸着发型满意离去。
从愁容满面到笑口常开,胡清理的转变就在三四年间。胡清理自小因小儿麻痹致残,腿脚三级残疾,大女儿今年23岁,智力、听力2级残疾,小女儿是一名初中学生。因身体的限制和家庭照顾需要,胡清理无法外出务工,打理自家田地,收入微薄。转变的关键时间点来到2014年,上胡村将胡清理一家评为贫困户,享受各项帮扶政策,他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上胡村村委和扶贫工作队多次走访胡清理,与他商议,想要突破发展,必须发展产业或者掌握一门技能。深受触动的胡清理在村委帮助下自学理发技术。刻苦好学的他深下功夫,很快掌握理发诀窍,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村里出了名的“Tony老师”,邻近村居民的“头”等大事基本都被他承包了。但是尽管技术娴熟,在村里理发顾客还是太少了,这门技术因地域受限,并没有为他生活带来大的改变。
上胡村村委和扶贫工作队经过会议探讨研究和分析,建议胡清理到宣城市发展,他有娴熟的理发技术,不怕没有顾客,城市相对农村,更利于大女儿的治疗和小女儿的教育。帮扶干部又根据政策帮助胡清理申请残疾创业补贴3000元,在宣城市石板桥社区开了一家理发店。专业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一批“铁杆粉”。如今,胡清理通过理发每年收入超过40000元,小女儿也在宣城市第十二中学就读,早已脱贫的他家生活越加美好。
“手艺在,就不会害怕没有收入,生活也踏实一点。”理发店生意日渐稳定,胡清理更加一门心思经营自己的理发店,他一有空闲就研究理发书籍,精进技术。
“当贫困户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我的人生感谢蔡村镇和上胡村的扶贫帮扶干部们,接力式的不断帮扶我,使我脱贫,过上有希望的日子。现在小女儿读书政府有教育资助,大女儿也在享受医疗政策,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胡清理说。(张雅兰 祝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