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法院高效应对疫后金融案件潮
来源:陈玉晗 记者 唐欢 2020-11-12 14:03:40 责编:刘超

2名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9名书记员,7个月时间,审理6064件金融类案件。

今年4月,疫情缓解,金融类纠纷如潮水般涌进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作为包河法院专门在滨湖法庭设立的金融审判合议庭,成为这场“案件潮”的收纳地。

专门审判一键起诉

10月27日,20时,滨湖法庭内灯火通明。副庭长周文生正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当天他要给193个金融案件制判并核查。

这193个案件来自3家不同金融企业。借款人逾期不还款,金融企业一直催要也没有得到回应,只能全部“打包”送到法院进行维权。

目前,包河区各类金融机构44家(含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不含异地注册),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也不断崛起,汇集了14家银行总部级综合基地、20家金融机构总行或分行级金融机构以及60余家知名金融外包企业。

随着滨湖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的逐步形成,包河法院受理的金融借款、信用卡纠纷等金融案件逐年递增。2020年,包河法院受理的涉金融案件占全院民商事收案量的三分之一。

为妥善审理金融案件,包河法院在滨湖法庭设立了金融审判合议庭,集约化审理金融类民事案件。

针对金融案件批量化、同类化特点,滨湖法庭主动与科技公司、金融企业搭建联络平台。该平台根据法院智能审判需求,对金融后台数据进行要素式分类,抓取当事人信息,自动生成诉状。系统二次审核信息无误后,对案件进行批量一键起诉。法院立案系统同步立案,依据案件标的额对案件审理程序进行分类,并按比例自动分配至法官手中。

类案集中批量快审

滨湖法庭特别建立了类案批量处理机制,集中时间多案同审、多案连审。10月28日下午,周文生一口气开完62个庭,其中小额诉讼程序案件4件,简易程序案件58件,全部属于批量金融案件。

15时,庭审开始。因为本次的62个案件由两个原告起诉,且两个原告又各有几件小额诉讼案件,所以,下午的庭审分为4次进行。

2个小时后,最后一批案件的原、被告在庭审笔录上签字确认,这批62个案件的庭审工作全部完成。除了这62个案件之外,就在这前后几天,周文生还陆续开了100多个案件的庭审。

2个小时的庭审,却有着前后近一个月的团队协作。庭前,书记员许枫给每一个案件的被告送达应诉手续,法官助理周月负责庭前证据交换与案件调解。庭审结束后,周月批量化起草法律文书,周文生则需要对裁判文书逐一进行审核并结案,许枫在将全部裁判文书送达完成后还要将这上百本卷宗订卷归档。

“因为法院金融案件都集中在滨湖法庭审理,为了统一审理裁判尺度,我们制作了类案审理模板。”滨湖法庭庭长杨芳介绍说,“因为案件数据都是从金融后台直接提取出来的,庭审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将各种案件要素填入判决书模板,直接生成判决书。”但是即使如此,承办法官依旧会在判决前仔细核对批量的裁判文书,避免错误。

驻点调解耐心解纷

6月,包河法院委派5名特邀调解员在滨湖法庭轮班驻点,进行调解工作。

每周三,调解员黄丽玲都会来法庭,对自己手里的诉前调案件进行送达及调解工作,这个月,她已经联系上了10多名被告并成功调解了3个案件。

今年以来,滨湖法庭的5名驻点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1000余件,调解成功126件。目前,滨湖法庭已形成“纠纷诉前调解+非诉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立案后委托调解”的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同时,法庭还积极探索诉调对接新模式,对一些在诉前调解中已经完成了送达程序但未能有效调解的案件立即转立案,保留诉前调解过程中的送达手续,避免重复送达工作,快速化解纠纷。

今年以来,截至10月31日,滨湖法庭共收案6545件,结案6064件,结案率达到90%以上,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2016年的45天缩短至目前的30天内,以高质效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陈玉晗 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