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端”防控 构建解纷新格局
来源:陈辉 2020-11-18 10:51:07 责编:于迟

近年来,望江县人民法院紧扣司法责任制改革后的新职责使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解纷方式更多元,迅速、低成本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期待,坚持“诉前、诉中、诉后”三端全流程矛盾风险防控,制定“思维方式、工作理念、行为模式”发展规划,举全院之力,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望江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锋到漳湖镇回民村综治中心对接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机制建设工作。

2019年初开始,望江法院立足全局审视工作、放眼高远谋划工作、紧跟形势推进工作,用新理念引擎,用新思维导航,用新路径破冰,建立“三端”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哪里有矛盾风险、哪里有解纷需求,哪里就有人民法官的身影,在更高境界、更大格局上持续发力,以“高质量”司法构建“低成本”解纷新格局。2019年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389件,案件数量增幅全市第一的情况下,审执结6320件,结案率98.92%,结案率同比增长35.01%,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受理民事案件3408件,审结3375件,民事案件调撤率达51.9%。主动将法院诉讼服务、调解等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基层治理之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828件。

诉前法律宣传矛盾排查纠纷调解统筹推进

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等活动51次,发放法律宣传材料4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千余次。把青少年作为宣传重点,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2019年4月,通过“班班通”设备组织望江县第三小学400余师生观看公开庭审现场直播,面对面接触法庭,了解法律相关从业人员职责和庭审一般程序。

推进“法官进网格”。融入村(社区)网格工作体系,加强网格法官与网格员双向互动,收集社情民意、增强履职尽责、参与基层治理,形成诉前解纷合力,切实将司法服务职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共选派60名干警入驻村级综治中心,确保1网格1法官,对接了4个社区15个村,开展入户走访2300余次。

注重矛盾调解。加大诉前调解力度,聘任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退休干警担任专职调解员,关注、回应各方当事人的倾诉与要求。注重在调解过程中掌握案件的基本事实及重点情况,特别关注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点以及引起纠纷的“触发点”,提出针对性措施,快速有效解决纠纷,减轻群众的诉累。2020年上半年,开展诉前调解270余次,调解成功220余件,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诉中疏导引导劝导一体贯通

聚焦矛盾“堵点”,抓好疏导引领。要求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中要有风险防控意识,对审理中发现矛盾比较突出、情绪比较激动、有过激行为或言语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重视财产及财产线索的发现和固定,重视做好教育、疏导、协调、调解工作,积极敦促自动履行。针对大批量的物业合同纠纷,邀请县房管局、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共同协商,通过对话沟通,减少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冲突,引导当事人、业委会与法院形成阶段式纠纷解决途径。

聚焦纠纷“难点”,强化裁判说理。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切实担当起公正裁判的职责,出台《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办法》,开展常态化案件评查和重点案件评价。每名法官每年被评查案件不少于10件,对发回重审、改判、长期未结、信访申诉等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对评查过程中发现的常见多发问题公开通报,督促整改。

聚焦情感“痛点”,规范依法劝导。加强诉讼保障与纠纷引导。结合村(社区)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纠纷高发类型,对基层网格员进行常用法律知识及调处技巧培训,共开展专题培训16次。全面研判涉疫情矛盾纠纷,推动执行指挥中心与基层网格平台对接,依法稳妥采取或变更强制措施。

诉后风险提醒职能延伸机制构建精准落实

加强风险提醒。针对近年来由民事纠纷特别是婚姻家庭纠纷转化为恶性事件频发的现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矛盾风险摸排提醒机制,强化诉讼案件风险预判预防化解。紧盯案件审理所反映出的风险点,“一判”而不“了之”,及时发出“提示函”告知和提醒当事人所在基层组织做好防控和化解工作,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强化职能延伸。切实筑牢风险防控“漏点”,从“注重办案”向“参与治理”拓展,从“法庭内”向“法庭外”延伸。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

推进机制构建。突出司法专业性与司法职能的转变,充分发挥法官专业特长。基层各派出法庭有针对性地与乡镇综合治理办公室、村委会、派出所等建立矛盾排查、风险防控机制,共同研判所在网格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大案件协调化解力度,主动评估法律风险,与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网格员共同做好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纠纷成讼。(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