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增强群众获得感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来源:杨嘉利 2020-11-21 16:36:54 责编:于迟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老百姓的满意度是社会治理的唯一标尺。近年来,安庆市大观区坚持创新驱动、实效导向、先行先试,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全力打造“1551”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观模式,以高水平治理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社会治理“力量在一线汇聚、资源在一线整合、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共享”。

党建引领 把牢试点工作“航向标”

坚持党委统领。该区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区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6个专项小组。出台《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并配套33个子方案,初步形成“1+33”制度机制体系,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全面推行红领工作站。将红领工作站从城市社区延伸到农村领域,县干任城市23个社区站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任农村17个村(社区)站长,社区(村)党组织负责人任副站长,各类驻社区(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负责同志为成员,赋予工作站统筹协调权、评价建议权。截至目前,各红领工作站共组织召开联席、月度会议154次,梳理讨论问题341条,已解决基层治理难题276个。

党员带头担当作为。实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800余名在职党员赴村(社区)认领岗位、开展服务。42家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23名优秀党组织负责人兼职社区党委委员。

打造五大平台 筑牢试点工作“压舱石”

深化“局长驻点工作室”,打造力量下沉平台。按照“一人一村(社区)”的原则,将全区54名科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下沉至村(社区)。规范工作室建设落实“八个一”要求,组建“1+X”驻点服务小组开展“组团式、现场式、挂牌式、包干式”四式服务,认真开展“局长驻点访谈夜”活动“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

提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打造民主协商平台。出台《大观区规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3项原则、5项职责和4项工作制度,做精做优“荷塘夜话”等一批特色民主协商平台。

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德治教化平台。坚持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同步推进,按照“六有”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50个,做实“3+N”工作组织架构。开展理论宣讲百余场、推报战“疫”好人154名、防汛抗洪好人5名,2020年评选“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家庭”27户、“好婆婆”“好媳妇”18名,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推广“政法干警进网格”,打造法治保障平台。精心挑选274名政法干警下沉网格一线,组建了1名政法干警、1名网格长和N名单元长”的“1+1+N”工作团队,创新“线上走访、线上答疑、线上梳理、线下办理”的“三上一下”工作法,共走访居民6.4万户,受理各类咨询求助600余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463起,消除治安隐患137处。深化“三官一律一员”队伍建设,在村(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民生检察工作室”“警民联调工作室”“公益律师工作室”和人民调解中心,不断提升司法亲和力和公信力。

突出“三社联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健全“三社联动”机制,培育社会组织121家,全市第一个“三社联动”试点项目在花亭北村开展。全区建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10支,按照“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多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防疫期间,1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有力补充了社区(村)的防控力量。

完善五项机制 释放试点工作新效能

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纵向治理机制。明确26个区直机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建立综合执法、管理服务、应急处置3大块36小项的《大观区“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清单》,通过基层“吹哨”,区直单位“报到”的方式,打破原有一个区直单位只负责一个村(社区)的局限,实现人财物共享,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和管理权限下放。

完善“明责赋权减负”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机制。完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36项部门主体责任,清理和规范区直部门对乡镇(街道)“一票否决”“责任状”事项12个。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28条“两委”履职清单、26条社区事务准入清单,严防向基层增加负担、转嫁责任。创新“1+N”行政执法模式,1个城管执法中队常驻,公安、消防、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随叫随到,促进职能综合、机构整合、力量融合。

完善“三下沉三集中三心服务”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明统严实联”五字法,建立“防范隐患+攻坚化解”防化结合机制,坚持日、旬、月排查制度,推进“四重”积案、“进京赴省访专项治理工作”,圆满完成四级“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信访维稳安保任务,化解积案25件,化解率86.9%,全力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

完善“五个一”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守“四不”底线,建立“包保县干+工作专班+政治保障专班+督导组”责任制,实行风险点“五个一”管理,即“一名以上县干包保、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化解方案、一本工作台账,并配套一个问责办法”,严格落实属地稳控责任、部门化解责任,联合作战、快速反应。健全问题交办、专项工作组周调度、领导小组旬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机制,11名县干包保乡镇(街道),每月下沉督导,重大风险实现闭环管理。

完善优质均等、高效便捷、兜底保障“三位一体”公共服务提升机制。聚焦“一老一小”,建成乡街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3个、农村敬老院(幸福院)23个,建成名校办学集团5个,推进高琦小学优质资源共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4829条实施清单认领及编制,全区4046条实施清单实现“全程网办”。成立了企业服务代办中心,实现全流程代办服务。强化兜底保障,截至9月底全区23项民生工程已提前完成11项,累计发放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资金、残疾人两补资金等各类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

建设数字化治理中心 跑出试点工作“加速度”

“车辆乱停乱放怎么治理?”“乱扔垃圾怎么阻止?”这些社会治理中的绣花难题,在先行试点的十里铺乡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里都能找到答案。

该平台架设39条专线,安装71个网络摄像头,构建“1+7+X”治理模式即1个乡级平台,7个村级平台,X即全乡167名网格巡查员,村(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随时发现问题、上报处置。试运行半年来,流转督办生态环保、市容管理等问题600多件,办结时效提升1倍、办结率达98.75%。

该区根据试点工作任务及上级要求,按照“一个中心、五个系统、N个应用”总体思路,加快建设“1+9+40”智慧大观联动中心,把智慧治理终端向一线网格力量延伸,逐步形成“一屏看天下、一网管全城、一机治大观”智能治理新格局。(杨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