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树叶、花儿都覆上了薄薄的白霜,哈气凝雾,让人不由得想搓搓手、跺跺脚。晨曦中,一人熟练地骑着电动车,沿着山道,一路观察,顺便捡拾零散垃圾,有时候停车钻进山林里瞭望。他就是泾县蔡村镇爱民村公益岗人员俞良贵。
“哎,良贵,这么冷的天去哪里呀?”路过的农户打招呼。
“冷我就带上手套和口罩呗。下半年农户们砍毛竹的多了,到处是竹丝和干竹叶,极易引发火灾,我大早再多巡逻一次,争取把火灾风险降到最低,”俞良贵的回答的声音已经远去。
俞良贵与视力残疾的高龄母亲共同生活,2014年因残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以后,他的生活慢慢发生着变化。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了解后,为他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帮助他顺利摆脱了贫困。2018年,俞良贵签订了公益性岗位用工协议,成了一名生态护林员,每年增加4800元的固定收入。
“今日无事”、“今日无事”……林长的手机里经常出现俞良贵熟悉的巡查报告打卡声。粗犷的打卡声中有安心、安定的作用,是一名贫困群众通过党的扶贫政策走出贫困的最好记录。
“杜绝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是蔡村镇狠抓就业扶贫的总目标。蔡村镇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贫困户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就业需要等,积极入户走访,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请环境卫生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有效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成为稳定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与此同时,该镇对公益性岗位实行严格管理,严把“出勤关”,村里按照规定与公益岗人员签订公益性岗位用工协议,严格履行工作义务;严把“调整管理关”,努力做到人适其岗,对不听从管理、不履职责的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扶贫助困的作用。(张成 张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