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徽建设中的法治力量
来源:徐奥萍 周莹莹 李斐 2020-12-04 16:18:28 责编:刘超

“这种‘断子绝孙’式的非法捕捞行为,减少水生野生生物资源量,有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长江和长江鱼,检察机关诉得好。”11月20日,一场由三级检察院联合组织的非法捕捞案庭审直播吸引了7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

微信图片_20201204133915

此次是我省检察机关首次以直播方式聚焦案件,走进非法捕捞现场,直击检察办案一线,也是我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问题的生动缩影。

法治底色为企业健康发展赋能

“六稳”“六保”是推动经济内循环的关键一招。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我省检察机关扎实推进服务民营企业“351”工程,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问需求、保权益、促发展,已累计为1000余家民营企业解决难题。

今年6月份,在疫情、洪灾叠加的形势下,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面临更多的困境和难题,为充分运用检察职能,维护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省检察院专门开通运营了“96309”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专用热线电话,并推动该专线覆盖全省三级检察机关。目前各级检察院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均设置了接听该热线电话的专门机位场所和接听人员,负责接听和办理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相关案件线索及情况的投诉控告信访诉求。

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法治动力。据统计,截至10月底,今年全省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捕诉职能,共逮捕影响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犯罪嫌疑人155人,起诉763人;慎重处理民营企业及其企业经营者涉罪案件,对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涉罪案件不捕206人、不诉576人。

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全省的法治底色铺得实,铺得亮。“要不是杜主任给我们及时提供法律帮助,我们公司肯定又得白白受委屈。”现在,一提到法治护企,安徽省大诚明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喜欢跟人唠几句,夸夸他口中的这位杜主任。

去年10月份,该公司因为相邻用水、排水纠纷惹上了官司,杜文律师作为他们的法律顾问出庭辩护,为企业赢了官司、卸了包袱,轻装上阵再发展。说起来,双方还是结缘于2019年的“法治体检”,得益于灵璧县司法局搭建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像这样律师与企业结对的还有很多。

“法治体检”期间,律师们将服务阵地前移,主动走进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帮助企业分析法律需求和风险点,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健全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

法治力量为绿色江淮保驾护航

“绿色发展”是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保障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我省绿色江淮建设成效显著,其中,全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专项检察监督深化年活动,通过各个子专项活动及区域保护特色小专项,形成生态检察大格局。

大鱼小鱼一网尽,“断子绝孙”式的捕捞使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遭、渔民越捕越穷。为了保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红利,检察机关坚持以法治护航,织密长江禁渔防护网。

今年7月份,高某与何某在长江大桥大渡口段的水域附近电鱼,共捕获黄鳝116条(15.6斤)。9月27日,经东至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两人不仅获得刑罚,还被判令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投放78千克(约15.6万尾)的鲫、鳊、鲤或其他长江流域常见的本土鱼类幼苗(长度≥3cm的夏花),用于修复被损害的长江生态系统。

据统计,长江禁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208件348人,摸排渔业资源保护公益诉讼线索233条,立案170件,向渔业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37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54起,检察公益诉讼成为“禁渔令”落地落实的重要保障。“放鱼”促增殖,“护鱼”成自觉,通过增殖放流和禁渔宣传等举措,实现了“鱼儿美,百姓富”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丰收,一幅草肥水美鱼儿欢的生态图景正不断铺开。

不仅如此,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坚持司法为民,紧盯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食药安全等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履职、解决问题,不断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绿色发展添砖加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公益诉讼真正体现公益、惠及民生。

法治惠民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我省政法机关深入贯彻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创新机制举措,扎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身份证不仅可以“网上办、零跑腿”,还能自主上传照片,彻底告别“囧照”。我省公安顺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不断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全力打造集网上公示、网上咨询、网上办事、网上互动、网上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平台,将可以网上办理的公安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业务整体“打包”上网。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用户数已近2000万,累计服务群众3000万余次,实现290项管理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指尖”上的优质服务。

微信图片_20201204133512

​“变”的是方式方法,“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通过一项项务实举措,织密了服务网络、缩短了服务半径、减少了群众路途往返,真正将便民服务触角延伸到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我省也坚持便民惠民为导向,不断创新。法律服务团在线为企业把好“风险关”;互联网“公证云”自助取证举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行为;心理救援医疗队专线援助防控人员和隔离人员……今年上半年,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高效开展,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依托安徽省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12348法律服务热线、安徽法网等平台,探索“不见面”“快递达”“无接触”等服务举措,让公共法律服务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