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绣花功夫”孕育城市交通文明
来源:记者 李斐 周莹莹 2021-01-19 14:58:08 责编:刘超

江淮新闻第一端5

“嘟,嘟……”清脆的哨子声,来自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张恒。皖北冬日的早晨寒风刺骨,他站在南来北往的车流之中,犹如身后长山路小学门口的青松一样挺拔,保障着学校附近主干道的通行秩序。

畅通是群众对于出行的美好期待,正如1000多年前,先人开凿的隋唐大运河。凝望淮北大运河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古沉船,依然可以领略那遥远历史中贯通南北命脉要道的大气磅礴。时光流转,岁月回响,如今也有这样一群藏青蓝,在市区的大小街口,无论春夏秋冬,不惧刮风下雨,始终守护着城市的畅通。

理念创新 把护学岗建成“贴心岗”

隋唐大运河水源主要来自泥沙较大的黄河,因为水流缓和,年长日久,宽阔的河道也渐渐被泥沙淤塞。为解决这种状况,从宋代开始,“水利专家”就将宽阔的河道变窄,让水流变急,再用成排的木桩护岸,保护河堤。在发掘出的淮北市柳孜运河遗址中,就有“木岸狭河”这种古老的河道治理方式遗存。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淮北交警一大队一中队辖区位于相山区主城区,辖区内包括2家大型医院、10所临街中小学和2处大型商超等。在破解现代交通治理难题过程中,淮北交警汲取先人的治水理念,碰撞出别样的“化学反应”。

“出校门走两边,不要跑,注意安全。”中午11点20分放学,长山路小学党委书记吴烁站在校门口,不停叮嘱着学生。离校门口50米外的斑马线上,交警、辅警也在引导孩子有序过马路。

​长山路小学是一所临街学校。所谓“临街”,就是出门即马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交警部门运用“木岸狭河”的理念,在校门口拉上警戒线,避免孩子直接冲到路面。同时,在校门口两侧人行道上单独设置50米的护栏,引导孩子在安全的护栏内行走,护栏尽头处,连接着斑马线。这样10所临街学校的孩子们,都有了专属通道,每天排队依次上下学,既保证了安全,又避免了拥堵。孩子出行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2020年4月7日,当地10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全部聚焦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其中有3份议案聚焦校园安全。梅苑路校园周边通行矛盾尤为突出,文雯等10名区人大代表联名反映这一情况。代表期待,群众关注。交警一大队一中队坚持昼夜攻坚、上门服务,开辟学生“专用通道”,先后多次上门走访学校、倾听代表意见,通过拓宽改造梅苑学校南门学生通道5米,彻底扭转了梅苑路交通秩序混乱现象。办理结果最终得到了代表委员的一致肯定,10份提案议案回复满意率达100%。

方法创新 以巧取胜治理“肠梗阻”

由于早期规划建设原因,老城区道路相对拥挤。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在不能改变现有道路状态的前提下,淮北交警一大队一中队主动出击以巧取胜,治理老城区拥堵。淮北市人民医院、矿工总医院为该市仅有的两家三甲医院,距离较近,且周边学校、社区密布,人流量、车流量大,就医群众苦不堪言。交警部门通过调研走访得知,人民医院医生职工达1600余人,停车场一直采取医院自行管理,供内部人员使用。中队在对周边教育巷、利民巷、鹰山北路科学组织优化管理的基础上,邀请市建投集团城泊公司对该停车场实行专业化管理,实现人民医院周边交通组织小循环、大通行。

淮北矿工总医院南门是淮海路以北民生巷周边东向进出的主要节点、堵点。为了打通堵点,中队专人守护,并于2020年3月积极协调增设红绿灯,但效果不理想。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中队多方协调医院、市住建部门,优化医院大门东迁改造方案,目前矿工总医院大门迁建改造已进入立项阶段。“警医共建”共破交通“肠梗阻”,为患者就医创造了良好通行环境。现如今,虽然每天看病进出的车子还是很多,但与以前相比,拥堵状况大大改善,市民纷纷为医院周边交通管理“提档升级”点赞。

勤务创新 路上见警“管事率”提高

“你好,我的车子和另一辆车辆刮擦了,能过来看看吗?”短短3分钟后,交警就赶到了现场。在确认双方信息、拍照取证后,立即让事故双方当事人驾车离开现场,前往交警一大队做后续处理。“路上见警,上路管事”,才能确保路通车畅。为了让交通秩序更井然,一中队始终坚持“交警的阵地就是路面、全部的警力用在路面”的执勤理念,持续坚持“高峰站点、低峰巡控、联动快处”的“三全”(全时、全勤、全域)巡逻勤务模式。针对辖区面积广、事故多发、警力有限的客观实际,探索建立起“指挥中心视频巡控、路面警力快速响应、警保联动快速处置”的三级事故快速处置机制,实现事故民警第一时间警情反馈、大队指挥室第一时间指挥调度、路面警力第一时间快速处置,现场引导事故双方利用交管“12123”APP快处,每日近三分之一事故警情在路面得到快处,减轻了事故民警的处警压力。

在勤务运转、警情调度、事故快处、隐患整改上,注重发挥小单位、多融合、大协同,坚持“每日一汇总、每周一会商、每月一分析”的事故隐患会商机制,先后到朱庄社区、寇湾社区宣传教育9场次,实现交通宣传关口前移、隐患排查全面整改、夜间巡控突出重点、行动整治强力推动。2020年4月份以来,已先后排查整改事故隐患点35处,增设各类标志标牌25处、护栏180米,复描标线1000余平方米。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精神生生不息,汇聚成“流动着”的文化遗产。让城市交通动起来、活起来,公安交警致力创新,交出一份亮眼的交通安全答卷。

短评:

城市交通需要精细化管理

道路交通是连接城市肌理的经络,是一道有关人与人、人与车、人与城市如何相处的复杂辩题。如何使好“绣花功夫”,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交通“微痛点”,把有限的警力最大限度投入到堵点治理中,是城市交通通往精细化管理必须迈出的一步。

我省公安交警部门在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守好学校门前的护学岗,把好进出工地的车辆安全关,用好社会化资源破解小区停车难,快撤快处快速恢复道路通畅……公安交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回避每一个问题。

“精细化”并不等于“钻牛角尖”,更需要拓宽视野、统筹协调。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公安机关履职尽责,更离不开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筹协同,离不开社会公众的支持配合。唯有问题考虑得深入一些,解决办法全面一些,参与治理的主体多元一些,道路交通才会多一份平安有序。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寒来暑往,我省交警始终坚守、始终陪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放在首位,细心检查、排除风险,不放过一丝隐患,科技赋能精细管理,用足绣花功夫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确保出行更便捷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