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第一次见到周克武同志,是在四年前新任公务员培训课上,他身着一身警服,态度和善,作为受邀代表为我们讲述他自主开发研制公安智能办案系统的故事,他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公安干警办案不易,讲述了他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与克服办法,讲述了他两次援藏为藏族地区建立完整的公安办案系统,我们深受感动。这时班级的辅导老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套研发系统市场价值多少吗?”大家面面相觑,有位同学猜测“几百万是要有的吧?”周克武同志听了淡笑着说“4.6个亿”,同学们一片哗然,要知道为了研发这套系统,周克武同志可以说家里一贫如洗,4.6亿元可以为家里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可想而知。周克武同志这样说,“我研发这套系统就是因为我们公安同志办案辛苦,减轻他们的负担是我一直不懈追求的动力。这套系统如果卖出去,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我现在的生活,但是系统一旦开始收费,很多地区的公安部门因为经费问题不会使用这套系统,它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他的话语很平淡,却让我深受震动,在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之后,在巨大财富唾手可得的情况下,毅然无偿捐献给国家,这样的无私奉献,为国为民,大爱无疆,是我们一生追求的榜样。
学习周克武同志始终做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1997年,周克武同志在农村派出所兼任户籍内勤和治安警。一次在抓捕逃犯时,由于天黑路滑,他不小心将右脚摔成骨折。为了不耽误群众办理户籍业务,他请同事把床从二楼搬到了一楼户籍室。此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每天吃住在所里,没有请一天假,忍着疼痛微笑着服务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由于经常要出门办案,群众常常来所里一等就是一下午,有时还白跑一趟。为解决这一难题,他自筹资金组装电脑,研发了一套人机语音对话系统,为群众提供语音咨询服务。20年前这样的智能应用让群众几乎不敢相信,事情传开后,附近好几个村的群众还专程跑来所里看,大家都赞不绝口。
学习周克武同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准绳。以人民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深入百姓生活的点滴中,坚持开门办事,为群众办实事,真正掌握百姓们的现状及所求,真正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才是我们真正的功绩之所在。
学习周克武同志始终做到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进入21世纪,全国严打如火如荼。周克武同志被调整到刑警大队担任侦查员。他和战友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有的战友甚至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这一切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深知,警力不足是根源,但要改变这一现状,惟有向科技要警力。为全面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周克武同志白天忙工作,晚上搞研发,经常通宵达旦连轴转。为提高系统法制监督的智能化水平,他刻苦学习法律知识并获得法学研究生学历。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套在国内首次实现法律条款智能引用、法治监督智能提示、法律文书智能生成三大创新功能的“智能办案系统”终于面世。
学习周克武同志始终做到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为发挥系统最大效益,让更多民警受益,周克武同志无偿将价值4.6亿元的办案系统无偿捐献给国家,先后在全国4600余个公安机关免费推广使用,在公安内网开设了“智能办案系统信息网”支撑服务全国公安应用,还无偿为少数民族地区战友研发了蒙文版、藏文版、维文版系统。2012年至2013年间,周克武两次援藏,用180个日日夜夜为一穷二白的西藏公安建成了8个系统平台、36个门户网站,总价值达200余万元,累计培训民警3000余人次,并帮助培养了30余名科技信息化专业人才,使当地的警务科技工作焕然一新。每天持续超负荷的周克武同志甚至在口袋里随身携带者速效救心丸,“工作不干完,人就不能倒下!”这是他坚定的信念。
司法改革渐深向纵,在这个攻坚克难的时期,更需要我们无惧风霜雨雪,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精神状态,按照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要求,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勇于直面艰难困苦,始终不畏风险挑战,与时俱进,担当作为,为中国的司法事业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教育整顿学习,深入学习党史,我认识了许多这样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英雄人物。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也许有一天,荣誉勋章会斑驳,英雄模范会离去,但是,他们曾经点亮的精神灯火依旧会熠熠生辉,永不磨灭!(和县人民法院 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