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顿】“达情近人”融入服务群众全过程
来源:合公新 记者 李斐 2021-05-19 16:51:47 责编:刘超

安徽日报图

华灯下,滚滚车流中,车轮与柏油马路摩擦的沙沙声,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周力耳边,已经回荡了12年。

“庐州老交”是周力的网名,更是屏幕后1250万“粉丝”熟悉的名字。5月5日是小长假最后一天。21时,网友期待的醉驾入刑十周年——合肥交警查酒驾直播开始了,屏幕前,马路边,周力大声介绍着现场情况,普及酒驾的危害和法律后果……现身说法,互动零距离,作为执法者的交警不断尝试新形势,以行动回应“守护平安,让每一个人都安全回家”的工作初心。

微信图片_20210519162029

​“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重温入警誓词是每一位合肥公安民警的必修课。全世界都有警察,为什么唯独中国的警察前面有“人民”二字?

一往无前的守护,一心一意的信赖,无声无息的保障……每位民警的入警初心不曾相同,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诺言不曾有变。

一往无前 只为守护初心

“开展学习教育、教育整顿根本动力来自党性,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通过这一全方位的政治体检,让我们全面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3月3日,一场特殊的党课正在合肥市公安局内开讲。主讲人不是别人,正是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马军。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真正展现使命担当?为民服务工作怎么做才能更出彩?作为一支党坚强领导并以对党忠诚为魂的队伍,一支不忘初心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队伍,一支矢志不渝担当重要历史使命的队伍,合肥公安始终在思考并开展实践。

接处警“五个必须”、从严整治酒醉驾“三严规定”、侦破命案积案“揭榜挂帅”、在队伍中开展“包保帮扶”,建立民警“第二档案”……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合肥公安在先干一步前提下,更注重守正创新,先后推出一批特色做法,从内外共同发力。

青年民警入警后,过了新鲜劲后如何更持久保持活力和工作热情?这是庐阳公安分局责任区刑警二队青年民警李天宇写在工作笔记扉页上的疑问,更是每年入警新警期待破解的难题。今年,他在合肥公安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找答案。

公安的主业是打击犯罪,刑警更是冲锋在前。李天宇跟班学习的对象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军,是庐阳公安分局巡警大队教导员,人称“庐州神捕”。16年的巡警生涯,他亲手抓获的逃犯达千余名,更是无数次将身处险境的市民带回安全平静。

这次学习后,李天宇的疑问有了答案:“刑事侦查和王军师父擅长的追逃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都需要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一对一跟班学习’是一种传承,更是两代警察人的薪火相传。近距离体验师父的工作常态,让我受益颇多。学习不止于一时,保持职业热情,更应该将理想信念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油!一往无前。”

练内功提升工作动能,还需“走出去”听意见,“打开门”听心声。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合肥公安亮出开门搞整顿的鲜明态度,组建由局党委成员任组长的6个指导组,24名指导组成员深入一线,精准指导、提示督办、跟踪问效,深入瑶海、庐阳、蜀山、高新公安分局,肥东、庐江县公安局,监管、交警支队及部分基层所队实地指导,通过突击暗访、随机提问、翻阅台账,浏览网页、走访群众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掌握工作开展情况,传达精神、传导压力、传授方法、传递能量,确保每一个环节不漏、每一个步骤不少、每一个动作不浮,保证队伍齐头并进,勇往直前。

 一心一意 信赖来源信念

合肥市民杨女士没想到,前一天对处警的结果“差评”,在合肥市公安局民意中心掀起了场工单里的“效能革命”。

“本是两车挪车的普通刮擦事故,因未达成和解协议,自己心里难免不服气。”在收到评警短信后,她直接回复“不满意”。可接下来时间里,她接连收到回访人员耐心询问“不满意原因”,庐阳公安分局、接处警派出所负责人的沟通回复,以及再次调解后的最新进展。

“虽然最后对方还是不愿接受调解,但看到民警为我的事,多次沟通,整个过程让人感动,我将接受民警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接到二次回访电话时,杨女士不仅表达对处警民警的感谢,更是对合肥公安工作点赞。

4月6日,作为直访报警人满意度的合肥市公安局民意中心正式揭牌。类似这样的从“不满意”到“满意”的嬗变,在这里不断上演。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人民警察为人民”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就需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合肥市公安局民意中心在整合12389举报投诉热线、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等基础上,汇聚短信评警、110、群众来信来访等线上线下渠道,对外增设66110110民意热线,实行一站式受理、分类处置,主动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帮得上忙”,以实际行动检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成色”。

“马鞍山路高架望江路匝道上桥口与铜陵路高架转马鞍山路高架匝道在同一处汇入高架主道时,常有车辆加塞变道,易造成拥堵,引发事故多发。”4月1日起,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邀请市民为城市出行提意见。活动信息一发布,市民的出行“烦恼”有了快速解决的通道。

“借鉴先发城市高架桥管理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会商实勘,4月初,已在马鞍山路高架铜陵路高架桥出口和望江路上桥口交汇处增设两处交通信号灯,其中望江路匝道上口处采用黄闪减速通行的模式,铜陵路高架转马鞍山路出口采用绿灯75秒搭配红灯15秒的模式间断放行,此外,交警部门通过施划虚实标线规范车辆安全有序通行。”哪里有意见,哪里见行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架桥大队及时出击,开展道路通行“小手术”,解决了市民的“心结”。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合肥公安始终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尊重群众感受,由群众来评价工作效果。政策举措接不接地气、是不是真惠民真利民,群众感受最真切。民警带着真情了解群众诉求,站在他们的角度着想,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走心”,用更多心力多办、办好关系群众冷暖的实事。

无声无息 保障让安全感更足

灵敏的电子围栏,24在线的监控设备,坚固的硬质围栏,不远处红蓝警灯不断闪烁……作为新冠疫苗研发、生产的“重点单位”,高新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发展需“高看一眼”。所有在这守护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正全天候24小时“在岗”,而将这安全绳拧在一起发挥功效的正是一位公安民警。

 一切的变化还要从今年年初说起。为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合肥公安实行“一企一警”制度,由高新公安分局副局长廖圣明负责联系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走访、座谈、专项安全检查……在不影响公司生产的情况下,廖圣明对该公司摸个彻彻底底,连“指甲盖”大小的地方都没放过。一圈下来,安全隐患“浮出水面”。

针对该公司位于高新区较为偏远地段,周围有多个在建工地,人员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况,廖圣明列出企业加强安保一系列措施:指导企业安装周界报警系统、红外对射系统,保障其周边安全;对部分开放区域安装硬质围栏,将仓库与周围在建工地格挡开;加装监控探头,确保仓库四周和主通道在监控范围内,安排专人值守、查看、对安全保卫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增加安保力量,确保24小时不间断有人值守,确定现场安保负责人。

企业的安防措施正不断升级,而对属地派出所来说也不能松懈,除了加强仓库周围道路的巡逻盘查工作,以及对周围在建工地的工人进行身份信息登记、核查外,高新公安分局还为该公司“度身定制”安全防范预案和安保方案,建立安全防范各项规章制度。而这所有的一切安保措施,于无声处守护企业的安全。

“您好,您丢失的电动自行车我们已经找到了,请携带证件到视频侦查支队领取。”4月12日,当接到民警电话时,车主郭先生一脸懵,等赶到单元楼下,熟悉地方未见“爱骑”时,才反应过来。

当天12时许,合肥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值班民警发现前科人员林某峰,正骑着电动自行车沿长江路向东,骑行的路线颇为蹊跷,不走大路专选小路骑行。想到此人3月底曾因盗窃电动车被行政拘留,多个心眼的民警立即对其开展视频追踪,并上报指挥中心与特警街面巡逻警力实时联动,于长江东路龙岗路附近将其抓获。

经现场突审,林某峰承认其所骑电动车系中午在南陵路附近盗窃所得,随后,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合肥警方,这速度。我还没报警,车已经找了回来,”拿到失而复得的爱车时,郭先生为无声处守护平安的合肥公安点赞。

初心致远,使命敦行,只有认知上破局,才能行动上破阻。“公安工作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解决顽瘴痼疾根源在思想,动力则在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上。那要求我们民警在工作中,主动算好两笔账,一是这项工作有没有办到群众心坎上;另一个是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公安民警又收获了哪些?”正如合肥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黄军龙所说,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合肥公安民警守初心、算好帐,办实事、谋实效,扛起肩上的职责和使命,回应人们对安全和公平正义的期盼,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擦亮了头顶闪耀的警徽,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于无声处守护着百姓的生活,以实际行动守护万家安宁。(合公新 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