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亿万干群勠力同心接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我市脱贫攻坚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也如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合肥答卷。2014年合肥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0.6万户,21.56万人,贫困村112个。到2016年底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11月全市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2014年-2020年,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720元增长到13130元,增长4.83倍。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部解决。贫困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从1.19万元增长到51.34万元,增长43.14倍。67个贫困村成为经济强村。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抓的重点工作。
为此政协社科界别工作室组织工作室的政协委员和社科界别的摄影家,从2021年4月开始,历时三个月,走遍合肥市的庐江、巢湖、长丰、肥西、肥东等五个县市乡村,顶风雨、冒酷暑,深入一百多个脱贫户家庭,以开展“学党史、为民办实事”活动为主题。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为全市百户脱贫家庭拍摄全家福”活动开展调研和拍摄。每到一处首先到村委会,听取村全面介绍后,开展座谈。然后政协委员和摄影家们,兵分几路,进村入户实地调研,走访脱贫家庭。在掌握了解了这些家庭的基本情况的同时,也结合实际宣讲党的政策、宣传科学知识,并带着相关慰问品和宣传书籍对脱贫家庭进行慰问。然后摄影家为每个家庭拍摄全家福。从一张张脱贫家庭的笑脸、一个个脱贫后的喜悦、一句句赞美声,看出他们对党、对国家、对各级政府的感谢。这些脱贫家庭讲的最多的是: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干部,纯朴而发自内心。同时也双向教育,特别是看到扶贫干部的辛勤、乡村扶贫措施的力度、脱贫户立志创业的故事、因病(残)困难家庭的艰辛,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期盼。对大家都是很好的教育,纷纷表示要努力工作,为乡村振兴多做贡献。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对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提出如下思考建议:
一、要筑牢防止返贫的“防护线” ——稳底线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是防止规模性返贫。要通过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采取措施长效化帮扶。
建议:一是要稳定和完善对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对我市5个县(市)部分脱贫户(共计101户)的走访调研中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贫困群众是由于家庭成员因病、因残或缺乏劳动力致贫。年老体弱、缺少劳力、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主要依靠各类政策性扶助才能脱贫出列,自主发展家庭经济的内生能力薄弱,甚至基本没有,对这样的脱贫户要通过稳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予以托底保障。如长丰杜集刘兴村已80岁的单国要家庭老夫妻俩均有病,妻子长年卧床不起,已完全完全劳动能力。有的脱贫家庭由老人与残疾子女组成,家里根本没有劳动力,必须依靠社会救助才能维持基本生计,如巢湖烔炀镇凤凰村柴桥村民组柴绍菊家庭82岁的老母亲还要照顾有精神残疾的女儿,对这一类型的脱贫户,应主要通过相对稳定、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持续扶持,确保稳定脱贫。
二是基于现行标准,着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和新兴特大城市,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思想站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委统揽、政府主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相关责任单位部门要持续稳定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措施,确保脱贫户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以及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保障,兜住保民生、保基本的底线,让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好成色、不掉色。
三是可学习云贵两省的做法,建设政府救助平台APP或者“扶贫云”系统,实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及时响应、精准救助。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返贫对象及返贫原因,重点监测家庭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有效的帮扶措施,我市可充分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建立防贫保险机制或者“民生保”,对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符合保障条件的,除政策性保障救助外,剩余部分按一定标准分级分类补偿,实现兜底保障,牢牢筑起防止脱贫群众返贫的“防护线”。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看到已脱贫出列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比10年前明显改善,但仍需继续加大投入,持续加以改善。2019-2020年的大调研活动中,肥西县柿树岗乡的农民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出行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方面,一是乡村公交通行覆盖面不够,非常盼望公交车通到更多村庄,方便出行。二是农村机耕路修建水平低,有的与高速公路立交,穿行涵洞高度太低,导致收割机等农机无法通行,影响农业生产等,这些都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推动解决,不能搞“平台转办——按期答复——回访满意”这样的流程式办理,转了一圈,农民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有的还处于期盼解决的状态。
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脱贫出列地区道路交通建设。通过农村道路交通的改善、乡村公交服务的延伸,筑就群众稳定脱贫的“致富路”、生活改善“幸福路”,促进以城带乡、城乡经济交流和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工程化、项目化措施,系统提升农田水利设施质量,一方面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倾听群众呼声,紧贴群众需求,精准解决诸如农村机耕路改造、高速公路涵洞改造这些关系群众生产的具体“堵点”“痛点”问题。三是通过系统施策、政策扶持、多方协同,不断提高脱贫出列地区供水、供电和通信服务质量。四是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积极性,推进农村改厕、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三、做好发展特色产业大文章——增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产业兴则穷根除。例如长丰县杜集镇的稻虾种养产业、庐江县汤池镇的白云春毫茶叶合作社、巢湖市烔炀镇凤凰集村的“烔炀凤凰”农产品电商品牌、肥西县柿树岗乡周楼村的农产品合作社、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古镇民宿农家乐和侨乡旅游产业等等,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建议:应该保持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在做强做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方面持续用力,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帮助脱贫群众形成依靠产业发展改善生活的系统性内生动力。
四、大力促进就业、扶持创业——输内力
对因家庭成员遭遇突发变故或家庭成员大病导致贫困,但是仍有较为精干劳动力或年轻一代渐渐成长起来的家庭,要因户施策,着重予以扶持促进就业或支持创业,增强困难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内生动力,使其最终具备自主稳定脱贫的能力。如肥西县柿树岗乡新街社区的脱贫户廖德超,上有老母亲,下有幼女,他因尿毒症换肾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当地扶贫干部帮助他申请到5万元贴息贷款开网店销售当地农产品、建立快递业务点,一年家庭收入5-6万元,增强了他战胜困难、改善生活的信心。
柿树岗乡周楼村另一脱贫户任丽丽,本来幸福的三口之家,因为丈夫遭遇交通事故致残失去劳动能力,家庭陷入贫困,她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申请到5万元贴息贷款创业,在农村安置点小区开了一家蛋糕店,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勤劳的双手战胜困难,为家庭撑起了希望的天空。
柿树岗乡合龙村脱贫户赵引明家庭,一家四口,男女主人因前些年双双生病导致贫困,奶奶年老体弱,小孙女刚刚大学毕业在乡政府见习。因为年轻一代正在成长,只要能够在孩子就业上予以有效帮扶,这个家庭就会信心倍增、充满希望、越来越好。
建议: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就地就业。二是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并做好企业用工需求和脱贫群众就业需求的双向对接,帮助脱贫群众高质量就业。三是加强“金融+创业”扶贫,通过政策贴息贷款等措施,帮助有创业主动性和一定基础的脱贫群众,开展诸如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食品加工、手工等形式创业,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四是组织消费扶贫,建议由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负责联合搭建展销平台,脱贫出列村所在乡镇负责组织特色农产品等优质参展货物,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负责承担相应采购任务,依托各类平台定期组织扶贫产品展销活动,持续推动消费扶贫行动。五是探索政策性就业帮扶。对符合一定条件特殊困难群众(比如家中长辈无劳动能力、年轻一代接受大学或职业教育,求职就业有一定困难的)可出台政策,提供一些基层村居、社区的工作岗位,在准确把握适用条件的前提下,先安排实习,经考核合格的正式录用,通过对年轻人就业的帮扶措施为脱贫户家庭注入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力度
要从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工作体制、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劲头,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巩固好,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议:一要继续保持下派扶贫干部工作队专班的好做法,健全由所在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政策落实的主心骨)、分管领导的分工责任(中层指挥员)和扶贫干部的帮扶责任(一线战斗员)组成的基层帮扶责任体系,确保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基层一线的战斗力不减。二要继续保持社保兜底、精准施策等帮扶政策的连续性,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加大帮扶力度,确保稳定脱贫的政策扶助措施更实。三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考核机制,加强对涉及稳定脱贫的帮扶政策执行情况的纪检监察等监督,确保脱贫攻坚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始终畅通有效、公平公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每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我们将共同努力,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立足本职岗位积极作为,做出应有贡献。
百户脱贫家庭全家福
社科界别工作室委员、摄影家进村入户花絮
为脱贫家庭拍摄的全家福制成镜框送给脱贫户
作者:合肥市政协社科界别委员工作室
编辑: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