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停车难’、‘吃水难’等老大难不再难,是政协人的责任和担当”、“冒热气、沾泥土,让基层一线的群众感受协商‘温度’”、“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鲜明导向,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心’和‘重心’”……近日,在淮北市县区政协2021年上半年工作交流会上,各县区政协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走实走深,用政协智慧助推民生难题有效解决。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淮北市政协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依托“一组一会一协商”平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界别主题活动月”有机结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我们鼓励各委员联络组发挥优势,下沉到联系镇、村,其中卫生、科技、社科等联络组开展的医疗咨询、健康义诊、科技惠农等活动,受益群众1500余人次,真正解决了实际困难。”作为“一组一会一协商”发源地,濉溪县政协主席刘铁举例子、摆数据,详细介绍了县政协的具体做法。
“区政协开门就是基层、出门就见群众,只有及时回应群众呼声,使协商贴近群众生活、‘为民办实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相山区政协主席赵德华深情地说,区政协依托“请你来协商”和“一组一会一协商”平台,由百姓点单、委员接单,精准形成协商课题,实现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协商”。截至目前,先后接待来访群众50人次,入户走访20余户,切实发挥了政协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畅通社情民意快车道、强化民主监督硬实力、唱响为民履职暖心曲”……杜集区政协为民履职“组合拳”打得颇有章法。区政协主席栗红介绍,社情民意“四个有”(有培训、有选题、有渠道、有反馈),让政协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职能部门,推动了“栓梗阻”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解决;紧扣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关切开展民主监督,让监督实效看得见、摸得着;常态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群众心上,纷纷为政协点赞。
“我区创设‘红茶议事坊’基层民主协商品牌,深入社区、服务群众,有效解决了污水管网改造、空中网线改造和小区充电桩建设等民生热点问题,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下一步,还要围绕各镇(村)特色产业开展协商,发挥好‘红茶议事坊’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连心桥’‘联络员’作用。”烈山区政协主席马建国介绍了通过创新履职举措、打造特色品牌、增强为民实效等方面,使政协工作呈现扎实推进、生动活泼新局面的经验。
“半年来,大家理论学习全面加强,为民情怀充分彰显,民主监督取得实效,基层协商走深走实,‘新样子’精彩纷呈,‘新未来’大有可期……”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谌伟对各县区政协的好做法好经验给予了肯定,希望各级政协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政协履职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理想信念上有新境界、党的建设上有新加强、协商议政上有新成效、基层协商上有新作为、制度建设上有新进展、“两个薄弱”破解上有新突破、作风建设上有新气象,不断以“小切口”实现民生“大变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任磊
编辑:奚正喜 王悦 张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