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建立健全委员联络机构。近年来,肥西县政协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完善乡镇政协联络组建设,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引领基层协商民主开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健全乡镇政协组织
早在2012年,肥西县启动乡镇政协联络组恢复设置工作,经历“试点”到“扩面”,于2015年底在所有乡镇恢复乡镇政协联络组,与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机构同样挂牌,政协协商有“位”。在县政协换届时,将政协委员名额向乡镇基层倾斜,目前十届县政协共有委员262人,其中乡镇推荐的有147人,占委员总数的56.1%,每个乡镇联络组均有10名以上政协委员,成为乡镇政协联络组开展工作的主体,政协协商有“委”。
各乡镇政协联络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部按照联络组工作规则做到了“六有”,即有活动场所、有联络组长、有专(兼)职秘书、有工作制度、有年度计划、有经费保障,逐步搭建起形式多样的协商平台;同时注重改进委员服务和管理,为交好“委员作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政协协商有“为”。
二、规范乡镇协商制度
为发挥好乡镇政协联络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近年来,肥西县以县委文件形式出台了《县政协乡镇(园区)工作联络组工作规则》,明确联络组实行专职负责,组长按照乡镇正职给予待遇,按乡镇正职参加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实绩量化考核,列席乡镇党委会等重要会议,乡镇的重大事项和人事安排,提前与政协联络组长进行沟通等机制。转发了《关于在乡镇开展协商民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乡镇政协联络组把协商作为履职主责主业,每年开展2次专题协商,形成具有政协特点、符合地方实际的基层协商民主机制。
首先,是规范协商议题遴选。年初乡镇政协联络组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汇总梳理拟定协商议题,报乡镇党委政府研究,提出2个专题协商计划,经乡镇党委会通过后以党委文件下发实施,提高协商计划的权威性。
其次,是规范协商组织程序。优选协商小组,成员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吸收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群团组织代表、基层组织和企事业负责人、群众代表等20余人参与协商民主,增强协商参与的代表性。深入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召集协商民主小组成员及利益关联方围绕协商议题充分交流,形成协商意见。
再次,是规范协商成果运用。乡镇政协联络组将协商成果提交乡镇党委、政府供决策参考,并及时通报办理落实进度。同时,对协商民主进行全过程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
三、引领村居基层协商
各乡镇政协联络组发挥专题协商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指导村居开展了由政协委员牵头或参加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基层协商活动。我县桃花镇政协联络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老百姓堂屋里的协商”,镇政协联络组把小区物业管理、化解上访隐患、征地拆迁纠纷、群众安置等方面的问题,带到社区去,邀请相关人士和群众代表参加,在老百姓家里协商,探索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解决的新办法,丰富了社区治理模式。柿树岗乡政协联络组推行“村事民定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几年来围绕乡村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等事项开展协商,共形成《协商纪要》262份,为群众协商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协调了关系、化解了矛盾、凝聚了共识。柿树岗乡的做法,创新了乡村治理新模式,吸引了省委党校、安徽大学等高校专家团前来调研,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专程采访并做深度报道。其他乡镇政协联络组也都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将协商民主深度融入乡村“三治融合”,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协商活动,畅通了协商议事渠道、搭建了多元共治平台。
四、经验体会
党的领导是政治保障。党的领导在组建工作机构、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落实协商结果等各个环节,起着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确保政协协商不偏向、不走样,保证协商民主始终与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同心同向,与群众利益同频共振,与基层和谐稳定衔接合拍。
政协组织是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新时代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特别是做好基层政协工作,必须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县级政协更要主动作为,发挥好乡镇政协联络组协商平台作用,引领基层协商民主开展,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履职为民是根本目的。只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切身利益开展协商,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真心拥护。
提高质量是关键举措。政协主要通过协商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在基层协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以质量为导向,面向基层、深入调研,才能使意见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出成果、出精品。
来源:肥西县政协
编辑:何小龙 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