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位置是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序厅,序厅的浮雕上分别刻画了南陵早期党团组织的建立、谢家坝农民武装暴动、父子岭战斗以及南陵人民迎接渡江大军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在位于南陵县中心十字街东北角一栋两层的红色西洋风格建筑中,一波又一波的参观者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认真聆听着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从一幅幅历史图片、一幕幕生动影像、一段段动人故事中见证着革命先烈在南陵奋斗的峥嵘岁月。
这里便是刚刚开放不久的南陵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前身是南陵县圣公会乐育学堂,因其上下两层均用红砖砌成,又称“红楼”。
2017年,因南陵城区整体建设的需要,籍山镇一小将被拆除,位于校园内的“红楼”该何去何从成了不少人心中惦记的一件大事。要知道这座“红楼”是由华籍传教士陆少泉于1914年创办,见证了百余年风云变幻,特别是1922年至1923年,革命先辈王稼祥同志曾在此读书,更是赋予了“红楼”更为深层的纪念意义。为此,自十届南陵县政协一次会议以来,不少委员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会议座谈讨论等方式向有关单位建议发声,要求保护好、利用好这栋百年建筑。
2017年底,十届南陵县政协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分组讨论时,不少委员多次提出“‘红楼’要坚决保护、妥善利用,让其作为见证南陵红色历史一个重要标志的作用发挥出来。”县政协办公室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形成了协商讨论综述,及时报送给了有关单位。会议期间,委员们又再次提交提案,建议有关单位合理编制规划、加大对“红楼”的保护以及日常巡查力度,确保建筑的安全。
“‘红楼’已有百年的历史,符合作为历史保护建筑的要求,承载着一定的城市记忆功能,也有历史文化内涵……建议相关部门能慎重考虑,谨慎审批这一块的规划编制,强烈要求保留籍山一小‘红楼’。”2018年初,南陵县政协采用的第一篇社情民意,便是“关于要求保留籍山一小‘红楼’的建议”。
在委员们的多番努力和不断发声下,2019年,《南陵县圣公会乐育学堂保护维修方案》成功出台,有关部门及时对“红楼”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并以其为依托,布置了王稼祥重要革命事迹图片展、革命精神图片展、南陵县革命史图片展,于当年国庆期间免费对广大市民开放,累计接待3000余名党员、学生参观学习。
“要利用好南陵的红色资源,让‘红楼’真正红起来,让更多的人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光是用作临时性展厅还远远不够,在委员们的建议下,结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2020年,在对“红楼”进行整体维修的基础上,南陵县政府正式启动了《南陵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建设项目,并列入了本年度政府性投资计划。当年年底便完成设计布展任务,2021年又启动了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完成了党建墙、党建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6月18日,在“红楼”基础上诞生的南陵县革命历史陈列馆顺利对外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已有近万名党员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中小学生、城乡居民参观了南陵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看到‘红楼’再次焕发生机,这是多方努力的共同成果。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政协委员们紧扣中心工作、围绕时事大局不断发声,我们将平台上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共鸣,在一次次调研、一轮轮探讨、一波波建议之下,最终让‘红楼’再次红了起来,这便成了政协协商成果落地生效的最好示范。”南陵县政协秘书长陈金喜如是说道。
作者:孙晨
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