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
来源:徐行 孙强 2021-07-31 11:36:18 责编:刘鹤

在成年人眼里,“懂事”具有多种意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种懂事;恰当地待人接物是另一种懂事;努力上进、体谅亲人也都是懂事。2013年,九三学社蚌医基层委对五河县赤龙民族学校的五名贫困儿童开始了为期九年的捐资助学,自始至终,“懂事”是这些孩子留给大家的突出印象。


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是在赤龙民族学校,五名一年级小朋友规矩地坐在会议室里,眼睛里塞满了好奇与羞怯。老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孩子们的情况,“他们都很懂事”,他在最后特意总结,“别的孩子穿新衣,吃美味的零食,他们从不羡慕。”年纪虽小,他们理解自己的处境,知道没有攀比的资本。更让我们惊异的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匮乏和眼界的限制而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刘祖磊(受资助孩子之一)告诉我们:“妈妈说要我好好学习,学习好才能有出息。”他的老师后来也向我们解释,“他们五人比一般孩子更知道用功,不过性格也都比较拘谨,不是那么开朗,应该和家庭环境比较艰苦有关吧。”“懂事”虽然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成年人的世界,但也时刻提醒着他们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心灵上的自卑与羞愧,与同学老师相处就显得局促。


每年除了定期的捐资助学,九三学社蚌埠市委还经常在这里开展科普、医疗咨询、捐建“爱心”书屋等活动,我们时不时与五位孩子相聚交流。虽然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他们还不是特别了解“民主党派”和“九三学社”,不明白我们是做什么的。但在他们眼里,我们是远方来的朋友,代表着外面世界对他们满满的善意。幼小的心灵里,他们逐渐开始自觉地模仿。到了四年级时,其中三个孩子都成为班里的学习骨干,他们经常无私帮助其他学业困难的学生。刘紫妍(受资助孩子之一)说:“九三学社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带给我温暖。我以后也要做一个温暖的人。”


九年的时间,五位一年级的小朋友长成了花季少年少女。我们见证着他们从缩在座位上,不敢抬头正视我们,只能低头悄悄抬眼打量我们的小小儿童成长为坐得笔直,笑容爽朗温暖的少年。今年,他们即将毕业,我们也像往年一样如约而至,大家谈笑间多了几分离别的伤感。孩子们长大了,即将离开母校,也即将暂时离开我们。大家聊到了家庭,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被列为贫困户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毕业去向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每当问起这类问题时,他们的“懂事”让大家欣慰。赵玉芝(受资助孩子之一)对我们说:“考不上重点高中就上普通高中,我想尽可能多上几年学。妈妈说社会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他们现在才能供得起我上学。我要多读书,以后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回程的路上,有一位社员说;“这件事让我感到最值的,就是她那一句‘更好地回馈社会’!”的确,我们不需要孩子们对我们说“谢谢”,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在我们的捐资助学活动中,他们学会了爱、自立、感恩与回馈,这才是最重要的,九年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真的“懂事”了。


“懂事”,既是孩子对世界的一种解读方式,是他们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互动策略,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对孩子最朴实的成长期待。九年的捐资助学活动中,九三学社蚌医基层委共为这些孩子捐助现金、物品三万余元。此外,配合医疗咨询、心理咨询、科普讲座等给予了他们帮助与关爱。五个孩子也不负所望,全部品学兼优。希望他们今后别能有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生活的美好,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作者:徐行  孙强(九三学社蚌医基层委)

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