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接“地气” 建言增“底气” ——东至县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侧记
来源:许磊 2021-08-19 16:55:11 责编:朱媛

  “这是我们的电话,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帮助解决的,都可以找我们。”8月10日,东至县政协委员余卫东带着和谐尧城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们走进小区困难党员、退役老兵陈万喜家看望他,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以帮助陈万喜解决困难。

  为打造联系群众新纽带、协商民主新路径、团结联谊新平台,探索富有时代特征、政协特点的协商新路子,东至县政协探索开展了委员工作室建设。该县政协委员工作室突出委员界别特色,实用、管用、好用,让委员工作室真正“活了起来”,也让委员真正走进百姓,让百姓感觉到政协就在身边。自2019年第一家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已设立四家各具特色的委员工作室,共有39名委员参与其中。

职责制度上墙成为履职“指南针”

  走进和谐尧城委员工作室,只见墙面上整齐展示着从工作室介绍到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活动风采等内容。该工作室于2019年成立,负责人是县政协委员、河西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余卫东。工作室主要围绕帮助基层困难群众,解决基层群众合理诉求开展活动。

  “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大多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政协委员,多数从事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了和谐尧城委员工作室,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到贫困户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工作室的作用。”在谈到自己所负责的委员工作室时,余卫东谦虚地说道,“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县政协的指导,政协为我们指明了履职方向,增强了履职底气。”

  为了让工作室聚焦民生热点,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东至县政协充分考虑牵头人人选和工作室组织构成,利用政协委员界别优势,依托工作室平台,发挥团队力量,让政协贴近群众。“这挂在墙上的小小制度牌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南针,也代表了我们履职的方向和态度。”余卫东一边翻开工作台账一边说。3年来,工作室以“问需求、优服务”为导向,结对帮扶了多户困难家庭,共开展活动3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0余人。有些困难群众行动不便,工作室帮助他们清理个人卫生和屋内外卫生;有的困难群众身患慢性疾病,工作室帮助他们申请办理慢性病证;有的困难群众陷入劳资纠纷当中,工作室及时介入,调解纠纷,帮助他们拿回工资……点滴小事汇成关爱暖流,让委员工作室越发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有利于方便联系群众、有利于体现界别特色、有利于带动基层协商,这是东至县政协创新委员工作室建设模式的亮点。在工作实践中,县政协力求将委员工作室建到社区、建到企业、建到校园、建到最能联系到群众的地方去,打通政协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着手身边公益扶贫济困“家门口”

  “一人十斤梨,帮助果农渡难关!”在“益行至德”政协委员工作室微信群里,群主丁德芬向成员们发起号召。8月本应是黄花梨口感最佳的季节,但是因为疫情导致滞销,这让东至县长岭咀的果农蔡烈文急得整夜睡不着觉。为此,县政协委员、“益行至德”政协委员工作室负责人丁德芬向工作室成员发起倡议,请大家共尽绵薄之力,帮助果农渡过难关。截至今日,“益行至德”政协委员工作室共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果农销售黄花梨1000余斤。

  这只是“益行至德”政协委员工作室从事身边微公益的缩影,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慰问中都能看见该工作室的身影。2020年洪灾肆虐,“益行至德”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主动和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联系,共同参与到灾后慰问之中,通过各类途径,累计向龙泉、青山等十余个乡镇捐献爱心款20余万元。

  在开展公益活动之余,该委员工作室还将工作中收集的民情民意通过政协渠道积极反映,工作室成员刘文革委员在十届六次会议提交的题为《关于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投入》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苏旭鸿委员十届四次会议撰写的大会发言《关于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几点建议》被评为优秀大会发言。工作室通过“微建议、微监督”,解决群众“微困难、微问题”,履职步伐更加精准。

  东至县政协委员工作室不仅实现了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流程,还积极打造双向发力新渠道,把委员工作室真正建在群众家门口,帮助群众破难题、找办法,让百姓脸上“添喜气”、委员履职“接地气”、议政建言“增底气”。

赢得群众口碑只为那点“小成就”

  “我们社会保障界别中有一批法律专业人才,如律师、检察官、法官等,我们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定位在为群众和企业进行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等方面。今年,我们已围绕《民法典》的宣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县政协委员、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负责人罗宁介绍道。

  “青少年犯罪率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现在已占到了总犯罪人数的7%左右,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当然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的校园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肯定是出了问题的。”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的成员徐鸿信和姚新桐在一次进校园普法活动中发现,当前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心理缺陷,遭受挫折、遇到失败就表现失常或过激举动,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为此,他们和委员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一起商议,共同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和关注家庭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电视不健康内容,营造绿色、阳光的成长环境等四项建议。

  该工作室立足法治社会建设,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在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普法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群众在遇见不公正的事情时能想到我们,能够找我们用正常的司法途径去协商解决,而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化解难题,这就是我们工作室最大的成就。”罗宁说道。

  政协委员来自不同单位、不同领域,如今通过搭建委员工作室,有了专门的场所、专门的管理人员,原本分散在各行各业的委员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形成履职合力和社会效益。

  “我们选择的牵头人都是各个界别的精英,工作能力强,深得群众信任,搭配的成员都各有专长,他们在一起能发挥出团队最大力量,让工作室有用、管用、好用。”谈起建立委员工作室,县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工作室在精不在多,“发挥特色,重在实效”是东至县政协“委员工作室”的特色。让每个工作室发挥作用,每个委员都能真正贡献力量才是工作室存在的意义。下一步,东至县政协还将探索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设立民情联络站,让老百姓大大小小的事情能够在“家门口”得到及时反映,并通过政协平台加以解决,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全面提升,真正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


来源:东至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