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底色护航幸福合肥 平安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来源:记者 徐奥萍 2021-08-27 14:31:31 责编:刘超

安徽日报

“智慧平安小区创建为我们装上了‘平安锁’,生活更舒心,更有安全感了。”“刷上身份证,就能根据我的诉求匹配律师,答疑解惑,不出半小时,我这心里明白了,也舒畅了。”“别看只是晾衣服的小事,小事才连着大民生,这事办得这么漂亮,还得感谢我们的网格员。”细数推进法治合肥、平安合肥建设的点滴成果,省城市民们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据了解,过去五年,合肥市大力推进法治合肥、平安合肥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硕果累累。8月18日,记者走近合肥市民,感受法治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的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看平安红利如何惠及省城千家万户。

智慧赋能为小区居民加装“平安锁”

人员流动量大,进出混乱,如何保证居民的安全?高空抛物危害极大,且难以取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这些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合肥市高新区的复兴家园小区。该小区为回迁小区,人员复杂、流动量大,管理难度较高,可防性案件发案数一直居高不下,2019年全年发生各类案件约36起,其中可防性案件发案10起。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抓住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契机,充分利用2+3共建共治工作模式,联合社区、物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智能门禁、车牌识别、防入侵围栏、防高空抛物探头等科技应用,为小区居民织密织牢3层安全防护网,有效提升小区居民平安指数。

“现在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我们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住得那叫一个安逸。”如今,小区门口已经装上了智能门禁面板机,实现已登记人员刷脸、刷卡、刷身份证开门,确保人证合一,对于这些变化,居民偶继福赞不绝口。

和他有一样感受的还有小区居民张志银。“以前听说小区有人高空抛物,却找不到事主,我们心里很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中招’了。现在好了,无处不在的高空抛物摄像机让这种行为无处遁形,我们走路都更有底气了。”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吕晓燕告诉记者,自从智慧平安小区建成后,随着智能门禁、车牌识别、防入侵围栏、防高空抛物探头等科技设施装备的应用,2020年全年,该小区可防性案件发案2起,同比下降80%。今年截至目前,小区零发案。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复兴家园只是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合肥公安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全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智慧平安小区2006个,建成小区可防性案件发案下降80%,其中82.05%的小区实现零发案。建立1962个人民调解组织,每年成功解纷近9万起;2020年黄赌警情全省占比降至14.6%。

“无人律所”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在长丰县双墩司法所内,一处外观颇似银行ATM取款机的小房间十分抢眼,这正是该所在全市率先探索尝试的互联网“无人律所”。别看它外形不大,作用可不小,居民只要刷下自己的身份证,通过手机验证后,即可在线进行法律咨询,与律师面对面互动交流。“无人律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年365天7*24小时开放,用户只要直接说出想要咨询的法律问题,便可获得精准解答。

服装店老板张杰正是“无人律所”的受益者之一。张杰在双墩镇经营了一家服装店,与房东签订了2年的租赁协议,并投入数万元进行装修。这才刚过半年,生意渐有起色,房东却提出要收回房子,几经协商均无果。8月19日,无奈的张杰走进了双墩司法所内。通过登录认证,张杰很快匹配到合适的律师,并获得了一次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听了律师的建议,我心里也有了一本账,现在准备回家好好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不到半小时,张杰心里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话里话外也更有底气了。

“目前为止,‘无人律所’接受群众咨询达到300余人次。群众需求量较大,线上合作的律所事务所有30余家,及时地解决了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双墩司法所所长任为柱告诉记者。

近年来,合肥坚持以民为本,让公共法律服务可触可及。目前全市已建成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2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413个村(居)法律服务微信群,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

据合肥市司法局局长吴昌文介绍,合肥市已连续十五年获得全国普法先进城市,实现“三连冠”;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获评全国先进集体;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连续十二年位居第一;合肥市政府获评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

信息化网格建设“网”起民生大小事

一名网格员、一部手机,一个平台,就能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网格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合肥市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综治中心(工作站)建设,深入推进综治信息系统、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划分城市社区网格12373个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5万余名,全力推动一件件民生事解决在基层。

2019年6月,瑶海区长淮街道作为全区试点单位率先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根据街情共划分51个网格,构建了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宝文国际花园小区就属于该街道下辖的火车站社区管辖,去年底,该小区探索成立了网格共治委员会,把党组织引领和政府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把服务对象变为服务力量,使社会治理有了新的路径、社区工作有了新的基础、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对于该小区的居民来说,服务的提升,直接反映在直线上升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上。李志友在这里生活多年,在他的印象中,自从网格委员会成立以后,可以说为小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儿童的活动器材搞得相当齐全,中间还有一个塑胶跑道,社区活动也丰富了,舞蹈室、会议室一应俱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也感到挺自豪的。”细数这些变化,李志友笑意盈盈。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网格员担负着基层最末梢的“穿针引线”工作。为了更有效地直达基层的神经末梢,长淮街道作为瑶海区社会治理平台试点单位,全面推行网格信息化工作,切实加强数据采集和系统建设工作,总体录入数据量约20万条。目前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平台已进入“中心+网格化+信息化”阶段,平台作为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支撑,为网格化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一次录入、日常更新确保了数据鲜活,网格员携带一部手机,就掌握了网格的基本情况,相应提高了工作效率。(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