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章程
来源:江淮时报 2021-08-31 10:55:10 责编:张勇 王悦 朱磊

初闻章程是2019年末,当时我在霍邱驻村扶贫,一次从来访的隔壁乡镇驻村干部口中得知,全国政协机关选派到舒城青墩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的80后干部,扶贫工作搞得很有特点。听罢我就有一个闪念,都是政协机关出来的“扶友”,有机会得会一会。转眼到了2021年初,我重回市政协机关工作半年后,在参加一次到舒城调研的活动中,我与章程初识,相互打过招呼并添加微信好友。随后,我们又陆续在几次会议活动上见面。最近的一次,是在路过舒城时拐道去了青墩村看望他。

章程姓李,身材结实挺拔、面庞黝黑憨厚、短头发普通话,为人谦逊温和。这是章程同志给我的最初印象。随着接触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入,包括各方面同志反映的、面对面交流的和实地耳闻目睹的,我对章程同志的印象愈发立体丰富起来,愈加感受他的“风气”之浓厚。

他秉有君子风。古往今来,对君子的定位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人格高尚。章程同志从全国政协机关来到舒城贫困乡村,以感恩奉献的君子之本,心怀“国之大者”,不忘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分。他曾坦言,“作为出身‘贫中之贫’家庭的农家子弟,我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向组织申请去基层挂职锻炼,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奉献智慧力量。他以入土为泥的君子之真,将长期在机关工作养成的严谨高效工作作风、简单朴素生活作风一并带到基层,身体力行感染基层干部、走进基层群众。他以仁义为怀的君子之情,坚持住在村里、吃在农家,围绕村情民情常态化走访调研,在拔除穷根上精准聚焦,在为民谋利上精准施策,在产业培育上精准用力。

他大兴实干风。“驻村工作的成效,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最终要看帮老百姓解决了多少难题、办成了多少实事。”章程同志对“实干兴邦”有着自己的见解。驻村上任时,适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节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他自我加压——“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调查研究谋发展。上任伊始就像进入倒计时,他马不停蹄入户走访,密集开展调研,多方听取意见,掌握第一手信息,在此基础上广泛协商、深度会商,厘清思路、擘画蓝图。他办公室墙上的村域地图被各种线条画满发展的注释。组织协调抓落实。好的目标需要有效载体来分解兑现。从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到党员作用的发挥、从群团组织的激活到群众工作的跟进、从富民产业培育到文体设施建设、从村级工作流程优化到为民服务机制完善等各个层面,他都谋定就干、抓住不放、抓出成效。如今的青墩村靠发展远近闻名,青墩群众幸福感、自豪感由内而外。

他自带书卷气。章程看上去文绉绉的,但几回交往后发现,像书生却无书生气,倒是他深厚的学养传递给人一种优雅的书卷气。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含辞可见理论功底之深厚。在与章程的几次交流中,他对很多经济社会现象的看法常常是“口吐莲花”,既有马列专著引经据典的娴熟,又有深入思考学以致用的洞见。今年6月,市政协邀请章程同志在五届五次会议期间,为全体市政协委员作题为《坚持党的领导,当好责任委员》的辅导报告。大家一致评价他讲理论不落俗套、讲实践创新有料,置身会场有如现场的代入感。捉笔可见学思践悟之深厚。在他的案头上,写满文字的笔记本厚厚摞在一起,靠墙的侧柜上堆满了书籍,旁边的电脑键盘已被磨得蹭亮。多少回秉烛夜思、多少次键盘敲击,才撑得起网民读者对“疑义相析”“大美青墩”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舞墨可见传统修为之深厚。第一次见到章程的书法作品,我这个半瓶醋也觉书体多变、笔力多骨,感到意外又似情理之中。不是说笔歌墨舞嘛。这才寻得章程同志能为青墩一半以上家庭写过“福”字和春联的底气所在。

他透着泥土气。常在田间地头奔波,常到百姓家中走动,章程同志乐此不疲。他曾说“自己是大地的孩子,自己生在农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驻村以来,他嘴上说的、心中念的,手上干的、脑中想的,都与青墩村的发展、青墩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连。正是始终与青墩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着感情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干起,在不断与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从中得到思路启发、思想启迪、工作启示。两年时间里,他以青墩人的自觉,带着大家共同往前迈步,从举步维艰到携手同行,才干出今天青墩的大美局面。这个过程,青墩人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青墩人常念叨的那个“过劲书记”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从心而来、有感而发。

得知章程同志挂职即将到期,村里的干部群众无不满眼不舍、满心感谢。作为曾经的“扶友”,我把对章程同志的深刻印象付诸文字,算是以文交心。敬祝顺遂安好。(汤斌 六安市政协办公室)


来源: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