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兼修 皖西学院法学院蹄疾步稳迈向“十四五”
来源:安徽法制报通讯员 刘鑫 2021-09-02 09:46:52 责编:刘超

​皖西学院第四届党代会即将召开,为表达师生对学校党代会的热切期盼,皖西学院法学院以优异的“十三五”成绩向学校献礼。

“十三五”期间,法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打造国内一流法学专业,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皖西学院法学专业先后获批学校专业人培养特区,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入选安徽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校友会中国法学类一流专业排名,皖西学院法学专业位列全国第四,六星级,办学层次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法学专业已经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本科专业。

强化党建统领人才培养

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皖西学院法学院党委议事制度》《皖西学院法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领导班子齐抓共管、履职尽责,学院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确保风清气正。法学院党委和所属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均通过学校第一批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法学院党总支获学校2017年度“先进党总支”称号,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中多次获得优秀。

抓牢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理论武装,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理论学习中心组、师生理论学习制度。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宣讲落实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学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切实掌握课堂政治动态。

“十三五”期间,法学院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奖超过100余人次。连续两年获安徽省大学生未来律师辩论赛团体一等奖,参加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银奖2项、铜奖5项,在安徽省模拟法庭竞赛、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本科生“双创”项目等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学生参加CET-4通过率达到80%,参加法考通过率超过50%,参加研究生和公务员等考试平均录取率超过40%,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改革促教学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六安是革命老区,法学院化地方红色文化和法治文化资源为教育教学资源,将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和皋陶法治文化渗透到专业建设中,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建设共同推进,培养学生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2020年学院获批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

法学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开设经济类、管理类、金融类等相关课程;核心课程均安排研讨学时,聘请优秀实务专家承担案例研讨课教学工作,与实务部门合作开发应用性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在法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差异,构建贯穿本科四年,由简单到复杂,基础到综合,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特点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学分超过30%。

通过实施“2+0.5+1+0.5”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实行小班教学、研究性教学、混合式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研讨式、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施考试模式改革,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专业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实施毕业论文改革,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毕业论文单一写作模式,实现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化。考试模式改革和毕业论文改革成果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法学院持续办好“政法周末大讲堂”,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截至2021年春学期,“政法周末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152期。在2012年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学成果推广项目的基础上,2019年“政法周末大讲堂”获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项目,2020年入选首届安徽省思政工作创新案例并在全省推广。此外,法学院还通过创办安徽省大学生未来律师辩论赛、六安市“检校”辩论赛、“英锐杯”未来律师辩论赛、皖西学院廉政文化辩论赛和“新生杯”系列精品辩论赛,打造“论辩文化”,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法治建设

作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地,法学院积极参与地方立法的论证工作,提出修改建议,得到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赞扬。2020年,在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期,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鼓励教师立足专业,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展开研究,积极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教师撰写的《关于我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加强我省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被收入安徽省法学会《安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成果集》 《法治建设决策参考》,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致信法学院,对建议给予了高度肯定。学院还独立承担《六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立法起草工作。

学院始终坚持学术研究与服务地方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多措并举,助力地方法治建设。学院积极参与《法治六安建设规划(2021-2025)》《六安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编制工作。积极为法治安徽建设建言献策,教师连续三年获批《安徽省委政法委、法治安徽建设研究院》法治安徽建设重点课题立项,研究成果被收入省级智库,3次获省领导批示,得到省政法委的肯定和认可。参与六安市“问政1把手”,破解依法行政难题,提升政府法治水平。1人被聘为安徽省普法讲师团成员,3人担任六安市普法讲师团成员,2人被聘为六安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5人被聘为六安市仲裁委仲裁员,2人担任六安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六安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2人担任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1人担任六安市法学会副会长,1人担任安徽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成员,1人担任六安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

为让学生能够坚持法治理论与实践结合,法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民法典颁布后,学院成立民法典宣讲团,2名教师入选六安市民法典宣讲团,1名教师入选安徽省民法典宣讲团,走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民法典宣讲等普法活动。学院创办六安市“检校”辩论赛,在每年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举办“检校”辩论赛。学院和六安市各检察院分别选拔一支辩论队参加决赛,以辩论法、以赛普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搭建教学科研平台成果丰

“十三五”期间,法学院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和实践”、“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一流法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获批省校两级质量工程项目35项,主编省级规划教材2部。2人获批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批省级教坛新秀。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以皖西学院“142”模式为例”被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法学教育年刊》(第六卷)收录。

该学院现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西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基地”、“法治六安建设研究院”3个省市级研究平台。教师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在六安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中,学院教师分别荣获论文一等奖和专著三等奖。

法学院成功承办“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暨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年会”,安徽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安徽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宪法视野中的民法典”专题研讨会。和泰国格乐大学成功举办中泰华语辩论友谊赛,组织学生赴泰国格乐大学和博仁大学开展研学交流活动,1名教师被泰国格乐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学院先后10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各种研讨会和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法学院积极把握学院工作的新动态,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推介学院工作亮点和经验,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教育报、光明网、学习强国、中华网、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凤凰网大风号、搜狐网、网易号、一点资讯、天天快报、澎湃新闻、中国校长网、中安在线、安徽先锋网、共产党员网、安徽教育网、安徽高教网、安青网、六安新闻网、六安网、皖西日报融媒体、六安新周报等媒体对法学院宣传报道达到近千次。(安徽法制报通讯员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