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城管多措并举破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难题
来源:安徽法制报通讯员 毛娴静 毕莹莹 代震 2021-09-09 15:02:29 责编:刘超

自合肥市包河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生活垃圾管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近四年在全市垃圾分类考核中数次排名第一。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在选址、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难题,包河区城市管理局如何破解选址难、建设难问题呢?

将投放点建设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佳源南居民区共有两个商业住宅小区2803户,按照300-500户配备一座垃圾分类投放站要求,共建立5个垃圾分类投放站点。

面对新鲜事物,居民的意见各有不同,部分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在居民群里煽动阻止垃圾分类站点的建设。方兴社区佳源南党支部将5个点位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召开党群协商议事会,在会上宣传《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收集居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群众提的意见建议分类整理,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类,如垃圾分类站点建设后投放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小区景观、担心后期物业管理不善、有异味等。”佳源南党支部负责人何传惠拿着梳理出来的问题与工作人员商量对策。

佳源南党支部首先想到的是解决居民一直担心的垃圾站形象问题,邀请专业人员设计出与小区建筑风格更和谐的垃圾分类站,并多次召开现场座谈会,确定了将垃圾分类投放站建设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联动城管、公安、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共治力量,对A类投放站按照2选1,B类投放站按照5选4的方式,让大家投票现场选址。”居民区负责人何传惠介绍说。确定建设点位后,设计出垃圾分类点设计图、空间布局图,并妥善安排每日两次投放时间,有效提升了小区环境品质。

同时,在小区规划图上标注点位,由佳源南居民区带着两份图纸(站点设计图和小区规划图)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更直观了解垃圾分类,公平、公正地选出垃圾分类建设点。

面对部分居民阻挠站点建设的问题,佳源南党支部联合派出所对相关人员进行分别谈话,及时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耐心讲解站点建设的意义,做通了居民思想工作。据佳源物业负责人吴晓雯现场介绍,为了确保站点正常使用,也为了兑现社区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他们还在每个站点配备了2名管理员,坚持每日清理环境卫生,维持垃圾投放站干净、整洁、无异味,彻底消除了居民心中顾虑。

最终,垃圾分类站投入使用,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我们还在小区的每栋楼挖掘出1到2名居民志愿者作为劝导员,引导居民规范、有序进行分类投放,将自治力量与共治力量相结合,实现了亮丽风景站全覆盖。”居民区负责人何传惠自豪地说道。

“抓关键人物”“五方选址”工作法成效显著

滨湖康园小区共4824户,居民有近1500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有近3000人。居民随意乱丢生活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让康园小区居民们“头疼不已”。

康园小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共规划建设10个垃圾分类站点:其中2个A类,8个B类。截至目前,北区的5个站点已全部投入使用。南区3个点位已建好,另外2个站点还在建设中,南区居民对现在的点位选址还是有很多反对意见,并以各种方式阻挠施工。

居民反对的意见主要集中两方面,一方面认为回迁小区根本做不好垃圾分类,后期肯定不能及时清运,会影响小区整体环境;另一方面认为居民接受度不高,小区老人小孩较多,宣传效果不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方兴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抓‘关键人物’,带周边群众”的方法,效果十分显著。社区召集所有党员、楼栋长们集中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带他们现场参观已建好的站点,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及管理模式,让他们深入群众“发声”,增强宣传力度。实施管理员、督导员、劝导员“三员”上岗制。管理员由物业公司配备,负责站点投放的把关和清洗消毒;督导员由居民区党组织统筹安排,负责督查日常站点管理情况;劝导员以楼栋为单位,发动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参加,主要在定点投放时间段进行劝导。“这些方法的核心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尽最大努力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康园党委副书记吴海波回想起这段工作感慨万分。

另外,康园小区面临最大的选址难问题处理起来也十分棘手。比如最先建设的是两个A类站点,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居民反对或者投诉,建设很顺利;但在选B类站点时,在长达1个月的公示期内,没有得到居民反对,可是正准备进行施工时,居民就前来阻挠。

针对这类问题,社区采取“五方选址”法,即社区领导、居民区负责人、物业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一起在小区内看点。康园党委书记刘冬梅介绍说:“对于每个选点我们都慎重考虑,是否具备建设条件,是否离楼栋太近还是太远,是否有备用点可供参考。当点位选出来后,先圈地,插牌公示,然后对点位附近的几栋楼入户征求意见,确保所有的居民都知道垃圾分类站的点位,也能知道哪些居民是支持的,哪些居民是反对的,然后对反对的居民集中宣传,以理服人。”

回迁小区由于人员构成复杂,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更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除了广泛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微信等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提高全员做好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还带动群众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小手拉大手”、“变废为宝”等,极大提高了居民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深入群众,多方联合“上门宣传”

滨湖瑞园小区也是回迁小区,总户数6036户,人口1.9万人。站点选址时,瑞园居民区充分考虑到小区的内部构造和居民户数,综合利用小区道路环形的优点,以每500户建一个站点的标准,将垃圾分类站有序建设在环形路边。“我们提前考虑谋划,前期就注意对各个站点进行公示,并在业主群及楼栋长群进行告知,还在公示点安排专人讲解垃圾分类的用处,提前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常识,对我们推动站点建设十分有益。”瑞园居民区负责人周勇指着沿路的垃圾站介绍。

为了争取群众支持,尽量减少群体矛盾,居民区志愿者与物业工作人员利用每晚7点以后的一两个小时,集中开展上门宣传活动,逐户发放方兴社区制作好的垃圾分类手册,提前宣传站点建设信息。对于不理解或反对的居民,加强上门宣传频率,并带着居民代表实地参观其他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参观过程中不断做群众思想工作,消除了居民疑虑。

有了前期上门宣传作为铺垫,前期垃圾分类站点建设很顺利。期间只发生一起有居民反对,坐在现场不肯离开,抵制站点建设的事件。“我们提前了解各户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分人施策,比如家中有年轻人就多宣传法律法规,有老年人的就多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经过4天持续上门宣传,终于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确保施工顺利完成。”瑞园居民区负责人周勇高兴地说道,“只要有耐心,有方法,办事想着群众,群众还是会理解支持的。”(安徽法制报通讯员 毛娴静 毕莹莹 代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