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宏:追梦人民调解 一杯清茶化纠纷
来源: 2021-09-10 12:48:53 责编:刘超

编者按:按照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为在全省各级政法机关扎实开展政法英模学习教育,弘扬英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第二批13名政法英模代表,自8月中旬起,开展第二批“安徽政法英模先进事迹网络展播”活动。

 下载


追梦人民调解   一杯清茶化纠纷

报告人:王士宏(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

所获荣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中国好人


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

我是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临涣镇茶馆调解中心主任,一杯清茶化解百姓千千结的王士宏。

我的调解工作,开始于1986年。那一年,我被乡政府聘任为公安特派员,在这里我遇到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模范人民调解员周维光。说实在的,刚开始,我对人民调解的工作并不看好,跑断腿、磨破嘴、操透心,还不一定落个好。老主任教导我:人民调解是东方的一枝花,美国了解中国的人民调解之后,风趣地说要用七个律师换我们中国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很多矛盾刚发生的时候,就是一件小事,如果不妥善地处理,有可能会酿成一桩事故。如果经我们调解员出面调解,就会成为一个经典的故事。在老主任的影响之下,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

在工作之中,我发现我们临涣镇有一个老规矩,我们当地人发生纠纷之后,争执不下就到茶馆里面去说理,茶馆里评理成了老百姓在矛盾纠纷困扰下的理性的选择。于是我做出一个决定:在茶馆里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把老规矩发扬光大,把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在市、县司法局的指导之下,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2012年,茶馆调委会成立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把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推出“一杯茶”调解法,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解纷争,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一杯茶调解法”在实践中反复地运用,进一步地提升,目前已取得“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杯茶一笑泯恩仇”的社会效应。    

一杯茶调解,就是用像茶一样的恬淡抚平当事人的烦躁,用茶一样的温暖熨帖当事人的心田,让当事人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进去,笑起来,讲下去。2014年,我们村有一位老大爷到了我的办公室,当时他的情绪很激动,扬言如果这个事情解决不好,就与对方全家同归于尽。当时他给我递了三次烟,我因为不会抽烟就婉拒了他。他有一些恼火,认为我嫌他的烟不好,这时我急中生智,接过他的烟在鼻子上认真地闻了闻,我说:“虽然我不会抽烟,可我最喜欢闻烟的味道。我小的时候,喜欢坐在我父亲的腿上,父亲抽着老烟给我讲故事,每当我闻到烟的味道,就想到了父亲的味道”。他听我这样说,就平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我给他斟一杯热茶,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热茶入口,烦恼便释怀了,纠纷很顺利地解决了。至今,他仍时不时地来到茶馆,找我聊聊天。

真诚、热情、尊重是调解员的金钥匙,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只有不用心的人。没有不讲理的当事人,只有不会沟通的调解员。

2017年农历的九月初七,阴云密布,临涣街上吴家的女儿要出嫁了,结果主人在燃放礼花的时候炸死了邻居曹某。大雨倾盆而至,死者家属围着尸体悲痛欲绝,新娘捧着嫁衣潸然泪下,这嫁眼看就出不成了。我们的调解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冒着大雨一次次往返于吴、曹两家做工作。吴某希望事了人安,女儿能够出嫁。曹家希望能获得理想的赔偿数额,让死者入土为安。调解过程几经波折,我们的团队设身处地考虑当事人的心境,感同身受地体谅当事人的苦衷,向当事人说明事理、说清法理、说透情理。理的公道,情的温度,法的依据,说服了当事人,最终在当晚的11点双方达成协议。第二天阳光明媚,吴家的女儿出嫁了。这个真实的调解故事上了人民调解杂志,并拍成了微电影《雨后出嫁的新娘》。调解之难,在于我们调解员是否能知难而上,用滚烫的热心去泡一杯热茶,馨香就在下一步。

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人民调解不仅要与文明实践相结合,与法治教育,理论宣讲相结合,与党建引领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与了解民意相结合,还要从息事宁人向育人树风过渡,向社会和谐稳定过渡。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诗与远方。我想:一个好人是一个能量源,一群好人才是一个反应堆;一个人可以成为亮点,一群人才能成为风景;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今天的临涣镇,已经处处可以看到调解人的身影,志愿者的身影,临涣文化传承人的身影。今后,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追梦人,将怀揣着真诚,燃烧着激情,坚定不移地走在人民调解的大道上,将临涣茶馆的甘醇和芳香传播到更广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