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成立以来,‘马磊委员工作室’先后免费承办880余起法律援助案件,为社会弱势群体免缴律师代理费400万元以上。2021年,‘马磊委员工作室’为企业、社区等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十余次。”
“‘黄文淑委员工作室’固定每月12日为群众接待日,2021年上半年,接待来访群众和企业代表50余人次,走访调研口子集团、曦强乳液、家家悦真棒、烈山亚太、杜集平祥感应炉等20余家企业,收集社情民意30余条,提交提案3件。先后向乡镇和县区等捐赠价值30余万元的84消毒液、酒精、口罩、红外测温仪等抗疫物资;向慈善协会、特教学校、养老院、福利院捐款捐物,价值10余万元。”
7月29日,在淮北市政协召开的“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该市政协委员马磊、黄文淑自豪地展现履职成果。
淮北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指在全市范围内,经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批准,以委员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主要职责是围绕履行政协职能,服务人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促进社会和谐、开展协商议政。设立“委员工作室”是淮北市政协一项创新工作,旨在为委员联系服务群众、高效履职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和拓展。
近年来,淮北市政协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汪洋主席“四个第一线”的工作定位要求,扎实开展“委员工作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早在2018年上半年,十届淮北市政协成立之初,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谌伟就表示:“‘委员工作室’让政协工作走进基层,处于政协工作一线,直接参与中心工作,为政协拓展工作领域、延伸工作触角、扩大履职深度打下坚实基础,是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 按照谌伟主席的安排,该市政协办公室起草《市政协关于设立“委员工作室”的意见(试行)》。2018年6月25日,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进行修改完善,7月5日,市政协十届八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后,以淮政协办〔2018〕53号文件印发,要求把“委员工作室”办好,办出特色,办成淮北政协工作的特色品牌。7月24日,市政协为第一批10个以政协委员个人名义命名的“委员工作室”授牌。自此,该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全面扎实开展。8月2日,《人民政协报》以《安徽淮北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为题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省,乃至全国,是较早成熟开展此项工作的市级政协。
2020年1月21日,市政协召开“委员工作室”工作座谈交流会,各“委员工作室”分别汇报了2019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作用进行了座谈交流。10月30日,市政协召开《关于加强和改进“委员工作室”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征求意见稿的工作要求、工作任务、工作保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11月25日至28日,该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保成率队赴安庆、宣城学习考察“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就其性质定位、工作职责、运行管理等与两市政协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俞爱斌委员工作室’在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候,想方设法联系消毒液、口罩、帐篷等抗疫物资,捐赠到全市最需要的东山社区、石台镇政府、杏林社区、学苑社区、烈山重点局、四铺镇新庄村、百善镇桥头村等基层单位,以解燃眉之急。深入企业调研,在安徽省政协召开的‘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远程协商会作了题为《发挥商会作用,促进复产复工》的发言,引起较大反响。俞爱斌委员连续三年被市政协评为‘新时代履职尽责好委员’。” “俞爱斌委员工作室”述职报告亮点纷呈。
三年来,淮北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活动,点燃履职热情,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一是畅通了学习新渠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明显提升。二是拓展了工作新平台。积极发挥人民政协渠道畅通、联系面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特色优势,围绕拓展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等,打造各具特色的方式载体,综合效益日益凸显。三是取得了履职新成效。精心选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活动,丰富了履职形式,拓宽了委员的参与面。四是开辟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新途径。组织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听民意、集民智、纾民困、解民忧,让群众感受到委员在身边、身边有委员,化解了许多人民群众的困难与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今年7月12日,该市政协十届四十八次主席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关于设立第二批“委员工作室”的意见》,7月29日,市政协召开“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座谈会,并为第二批10个“委员工作室”授牌。
“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加强学习,认真谋划,扎实开展工作,努力把‘李红委员工作室’打造成学习交流‘新载体’,收集民意的‘好驿站’、建言资政的‘助推器’、凝聚共识的‘连心桥’、委员活动的‘联络站’、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充分展现委员风采,为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李红委员在接到第二批“委员工作室”授牌后激动地说。
市政协第二批“委员工作室”综合考虑委员代表性、职业特点、自身优势等,具备设立基本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履职意识和奉献精神,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委员工作室”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市政协量化工作任务,实行制度上墙,要求每月接待群众时间不少于一天,每两个月至少反映一条社情民意,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等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性活动,每年接待、联系群众不少于50人次。至此,该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驶入快车道。
“‘委员工作室’是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市政协将加强组织领导、信息反馈、学习宣传和考核评比,进一步做好联络服务和管理工作,提高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扩大履职影响,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在谈到下一步“委员工作室”工作安排时,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谌伟强调。(陈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