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交警瑶海大队提升效能治理见成效
来源:安徽法制报通讯员 李峰 王菡 杜汝达 2021-09-16 14:26:10 责编:于迟

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工作效能,合肥交警瑶海大队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公安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结合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交通管理工作,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力破除辖区站塘路马路劳务市场等一批交通顽疾。交警的“干”回应了群众的“盼”、收获了群众的“赞”,群众的“叫好声”更是擦亮“路上枫桥”新名片。

​交通乱点成为管理痛点

站塘路马路劳务市场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临泉路与站塘路交口及周围数百米区域,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大的灵活就业人员集散地,区域内人群聚集时间集中在每日凌晨3:30至6:30,人数可达3000至5000人,电动自行车近3000辆,招工车辆日均300辆左右,自发形成的效应规模早已让广大市民见怪不怪。

为了能抢先揽到活,务工人群挤占道路、人车混行、乱停乱放,加上交口南侧为小型生活集贸市场,导致该处秩序混乱,事故频发。不仅周边市民饱受困扰,大队接处警量、信访投诉件也高居不下,“今拥堵,明事故,天天都有新投诉”就是对该乱点最真实的写照。

一边是隐患,一边是生计,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一度让大队陷入了两难。大队党支部深入探索“社会参与”新经验,充分运用“疏堵结合”新方法,积极打造“路上枫桥”新模式,推动乱点治理持续走深走实。

交通乱点激活创新基点

治理乱点,既要“有勇”,又要“有情”,更要“有方”。大队开创“一二三四”工作法,着力破除这一治理难题。

一是建强“一个平台”,打造齐抓共管新格局。大队向瑶海区委区政府、上级部门专题汇报10余次,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推动成立区长亲自挂帅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为治理乱点提供更高层面的组织保障。反复与方庙街道、区人社局、住建局、绿管中心等职能部门对接20余次,商讨整改方案,督促落实措施,真正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是做实“两线宣传”,传播文明交通正能量。坚持“安全至上、宣传前导”,做好“线上+线下”双向宣传。在线上,积极联系报刊媒体和主流网站,利用双微一抖等平台专题报道治理工作,提高社会关注度。在线下,集中大队“伴你行”党团员志愿服务队等优势兵力,依托农民工孵化园,采取面对面讲解、发放教育资料、现场答疑说法等形式开展宣传,让大家记得住、做得好,切实减少乱停乱放乱占道现象发生。

三是干好“三类管理”,营造秩序整治好氛围。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努力净化区域内出行环境。一是加大路面管控。在每日凌晨3:30-6:30时段,安排5名警力在东西两端管控大型车辆进入,避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同时牵头区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勤200余次,加强交通疏导,保障秩序畅通。二是注重源头管理。抽调力量组建行动小组,对长期在路口接送零工的280余辆面包车开展检查登记,将车号全部录入缉查布控系统,采取严查严打高压态势,先后查处面包车超员违法行为45起,全力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深化堵点治理。成功推动区住建局将临泉路与站塘路交口堵点治理申报并纳入全市治理计划,明确于9月份启动实施,同时协调增配2名协管员加强孵化园门口堵点疏导,为执勤民警提供了有力支援。

四是捋清“四条思路”,助推乱点治理高效能。立足现有条件,深挖通行能力,对治理思路推陈出新。一是优化交通组织。协调秩序科、市政等部门,将站塘北路设置为单行道,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同时增设人非隔离设施,实现人车分流。二是转移劳务入园。与政府部门和孵化园紧密协调联动,采取线下引导、线上撮合、免费开放等措施鼓励用工单位入园招工,发动农民工入园求工。三是畅通园区闭环。推动对孵化园进行改造扩容,增设1处大门,打通车辆循环进出通道,避免单门进出易堵占道。四是谋划常治长效。推动属地政府对周边城中村进行改造,拆迁棚户区,逐步优化道路环境,同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防止乱点回潮。

​交通乱点变身民生亮点乱点治理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该区域通行效率提升300%,事故量下降90%,信访舆情降低95%;回访中曾多次投诉的市民纷纷表示满意和支持,公交公司、孵化园等单位也相继送来锦旗对交通秩序显著改善表达了谢意。(安徽法制报通讯员 李峰 王菡 杜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