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濉溪县政协以临涣镇“委员连心茶室”为阵地,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广泛凝聚各族各界人士思想政治共识,迈出了探索创新的步伐。
濉溪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刘铁
一、以小见大,一杯茶延伸基层委员履职触角
2017年,濉溪县政协在走访临涣镇委员联络组时发现,该镇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群众喜欢在茶馆聊天、说事、听书,“茶馆说理”是当地特有的乡风民俗。这一发现让走访组眼前一亮:临涣镇政协委员中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又有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还有宗教界、经济界人士。把委员活动室建在茶馆中,有利于委员立足自身职业优势和在群众中的良好威信,收集社情民意、调停化解矛盾、宣传大政方针、凝聚思想共识。在县政协的积极推动下,“委员连心茶室”于2018年初在当地老字号茶馆怡心茶楼挂牌。委员们在连心茶室开设社情民意日、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每周五天轮流值班,联合村两委人员、五老乡贤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基层矛盾;以茶馆为舞台不定期开展宣讲,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县政协不断挖掘茶馆作为基层思想阵地的作用,紧紧围绕茶文化做好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文章,将“委员连心茶室”打造成打通基层委员履职“最后一公里”的特色平台。
二、以点带面,多角度挖掘委员连心茶室功能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临涣镇街头巷尾流传着“大事小事,都上连心茶室”的说法。连心茶室挂牌当年,就化解了嫁女燃放烟花致亡事件造成的矛盾冲突,该案例被拍成微电影《雨后出嫁的新娘》,得到群众们的交口称赞。委员们立足茶馆,围绕争地、赡养、民间借贷等常见纠纷,和双方当事人边品茶边聊天,根据法理、人情秉公评议,调停化解了诸多基层问题,避免了许多矛盾冲突。自挂牌以来,连心茶室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场次,调解成功率达87.5%,调解达成协议后,无一例当事人反悔或不履约现象,实现了调解结案率、协议履行率和群众满意度三个100%。连心茶室不断探索委员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新路径,为濉溪县政协立足茶馆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凝聚发展共识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搭建党群沟通“连心桥”。连心茶室的成功经验使濉溪县政协充分意识到,基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关键在于搭建好平台,促进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良性沟通,推动思路理顺、难题破解、矛盾化解。委员们一方面通过大会发言、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等履职方式,将群众的心声“传上去”,先后解决了安装交通指示灯、桥梁维修、名泉保护等30多个问题;另一方面将党委政府“请下来”,在茶馆、党群服务中心与群众代表共商要事、互诉心声,先后解决了湖沟村土地承包款纠纷、高皇村搬迁、蹇叔墓遗址公园环境整治等13个问题,为基层发展扫除隐患、统一思想做出了多样化的探索。打造宣传思想工作“桥头堡”。濉溪县政协把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凝聚思想共识放在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地位,鼓励委员立足茶馆,以理论宣讲、交流互动、文艺表演等形式,夏秋季讲秸秆禁烧,寒暑假推移风易俗,节假日演传统文化,国家重要会议结束后传会议精神,推进党的政策理论和乡风文明等内容在群众中入耳入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委员们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在茶馆做党史报告,并以“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红色基因”为主题,精心编写6个本地红色故事,向茶客、游人宣讲党史。在十届县政协委员王士宏的带动下,22名民俗专家、草根艺人组建了“乡村小喇叭”宣讲志愿者团队,2020年以来开展理论政策宣讲60余场次,受众达2400余人次,先后被新华社智库、学习强国、安徽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三、以面带全,全方位构建基层政协工作格局
受连心茶室启发,濉溪县政协逐步探索出“一组一会一协商”(“一组”即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一会”即村民理事会或社区村民议事会)的协商经验:各镇委员联络组深入村(社区),邀请利益相关方代表、村(居)民代表、社会贤达、党政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接地气的方式开展“说事式”协商。“一组一会一协商”打通了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公里”,得到基层党委、政府、群众的充分认可。今年以来,各镇委员联络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谋划协商主题,先后开展了提升濉溪古城管理运营水平、改善铁佛镇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等“一组一会一协商”活动,推动餐饮业扰民、机井数量不足等问题解决,引发良好反响。中共濉溪县委办公室《关于将政协协商嵌入“一组一会”,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实施办法(试行)》印发后,首批5个表现突出的“一组一会一协商议事点”已经挂牌运行。党建引领、党委支持、政协搭台、委员和群众共同参与的基层政协工作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