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向发力 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淮时报 2021-09-18 15:36:22 责编:曹昱 郑亮

IMG_3819(20210918-114533) 

今年以来,中共淮南市委在全市开展了“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这是淮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自选动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讨论活动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及时跟进,积极参与,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助推淮南高质量发展。

蔡宜骅

淮南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蔡宜骅

一、同心同向,广泛凝聚共识

近年来,淮南市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毋庸讳言,与兄弟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特别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委开展这次大讨论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高质量发展人人有责,在这场大讨论中,政协决不当旁观者、评论者,要做参与者、推动者。一是迅速动员部署。市委作出部署后,市政协立即召开党组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党组会、主席会、“政协大讲堂”、组织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研讨,人人谈体会、谈感悟、谈打算。大家认识到,淮南要摆脱资源依赖,出路在深化改革,关键在解放思想。二是搭建平台凝聚共识。今年6月,我们开设了网上“淮南政协书院”,开展委员读书活动。8、9月份恰逢省政协网上书院对我市政协开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印发了致广大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网上读书交流和大讨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紧密联系淮南实际深入思考、踊跃建言。三是面向群众传播共识。在今年的“界别活动月”活动中,我们以“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到界别群众中去,引导大家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既要正视淮南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也要认识到淮南面临的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机遇,不能怨天尤人、妄自菲薄,在全市上下营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浓厚氛围。

二、对标对表,找准差距短板

结合市政协工作实际,我们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入查找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不足。一是开展“六比六看”。比协商议政,看建言献策质量高不高;比思想引领,看凝聚共识的办法多不多;比政协党建,看党建引领强不强;比工作规范,看制度体系全不全;比履职保障,看服务质量优不优;比为民办事,看学习成效实不实。二是推进“五破五立”。破除站位不高的狭隘视野,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破除“松口气、歇歇脚”的松懈思想,牢固树立“四个一线”意识;破除片面追求活动数量和形式的倾向,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破除敷衍应对、庸政懒政的消极心态,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破除“老办法老套路”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三是争创“四个一流”。持续推进一流机关建设。树一流意识,推动思想大解放,营造奋力争先的浓厚氛围;建一流队伍,推动作风大转变,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创一流服务,推动效能大提升,增强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服务的能力;争一流业绩,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大讨论,共查摆出4个方面11项问题,制定对标找差距问题清单,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三、群策群力,积极建言资政

开展大讨论的落脚点在发挥政协优势,多献务实之策。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政协网上书院活动中,我们认真遴选领读人、科学设置议题,引导广大委员围绕制约淮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聚焦发力,将委员读书与网络议政结合起来。在线下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民营企业、县区政协等一系列座谈会,走访上海淮南商会委员工作室。广大委员发言踊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进行系统梳理后,形成10个方面36条建议,报送市委、市政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市政府专题研究,落实责任,积极推进。二是与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政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议政性常委会、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系列重点提案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围绕“淮河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职业教育发展”等召开专题协商会,助推了一批问题的解决。三是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用高质量这把尺子,重新审视政协的各项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试行)》,每年开展优秀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评选表彰,作为对机关各委、室和委员履职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政协履职的高质量助推淮南高质量发展。(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