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三个体系,增强党建引领力。健全党建组织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一入四建”工作的意见》,在开展“全员入委”、建立委员小组、委员党小组和“双联系”机制的基础上,设立2个专委会综合党支部,健全完善了“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专委会党支部—委员党小组”的党建组织体系;健全理论学习体系。构建以市政协党组、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席会议、主席办公会集体学习、常委会议专题学习、委员学习培训、“政协大讲堂”、网上书院、支部“三会一课”等多层次的理论学习体系。
淮南市政协秘书长 颜冬松
二、搭建三大平台,提升委员履职活力搭建网络履职平台。大力推进政协信息化建设,开发并推广应用“淮南市政协”履职APP,开展网上书院读书活动、委员履职服务等。推进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制度化常态化;搭建界别活动平台。对人数较少、功能相近的界别适当归并,将31个界别归并为23个界别活动组。动员各界别的政协委员投身到大讨论中来,深入到界别群众中去,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搭建基层协商平台。将“委员工作室”作为基层协商品牌打造,为发挥乡镇(街道)政协召集人作用、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搭建平台。不断丰富委员工作室的功能和类型。
三、建立三项机制,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建立质量评价机制。出台《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试行)》,每年开展优秀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评选,作为对机关各委室考核的重要依据,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遴选本届以来优秀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并编印成册,作为委员培训资料和参考范例;建立履职考核机制。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对委员履职考核评分体系进行完善。强化履职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落实委员履职发放补贴制度,对在本职工作和政协履职中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开展广泛宣传。大力倡导敢于担当、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