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金融审判 引进区块链技术
来源:安徽法制报记者 唐欢 通讯员 王盈 2021-10-07 18:19:52 责编:齐晓迪

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媒体看法院(三)

9月27日10点,芜湖市金融巡回法庭,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正在开庭。法庭仅有独任审判的法官和书记员,原告金融公司和被告借贷人均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庭审。半小时不到,庭审结束,双方在法官主持下达成调解共识,法院将出具调解书,送达双方。庭审现场,完全无纸化,庭审笔录以及调解书全部通过网络生成电子版,由司法辅助后台人员另行打印制作。

这是安徽首家金融巡回法庭,与通常意义的巡回法庭不同,它由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统一调度全市9家基层法院集中办理金融类案。9家法院各选派1名金融审判骨干法官,专门负责审理金融纠纷案件,每月召开金融审判工作座谈会,促进裁判尺度统一。与此同时,芜湖法院运用金融类案智审平台实现起诉、立案、庭审、判决全流程线上智能化处理,诉讼双方当事人“一次都不跑”即可完成诉讼。

说起金融巡回法庭设立的初衷,芜湖中院院长胡敏介绍,芜湖市是安徽经济总量第二的城市,辖区内金融机构数量多,金融中心集聚了23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纠纷不断增多,传统审判模式应对难。在实际的审判中,也存在因合同约定不规范引发的诉讼文书送达难;查人找物周期长,审执效率提升难;多家法院管辖,裁判尺度统一难等现象。于是,金融巡回法庭应运而生。

目前,金融巡回法庭实现了全市法院金融类案集中立案、集中送达、集中庭审、集中宣判的全流程办理。

“金融巡回法庭利用人工智能、专业算法技术破除数据传输壁垒,自动提取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关键事实等核心技术,推行要素数据的批量抓取与传输,真正实现10项自动化处理,8个批量化操作,让内外网数据得以安全交换。”芜湖中院研究室主任肖珍介绍,芜湖法院根据类案特点,提炼62项诉讼要素,系统自动根据审判各环节的要素提取所需要素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制定《诉讼要素表》,明确各环节标准化工作模板,为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提供了标准支撑。同时,推进办案全程无纸化,各节点信息实时生成、不可逆,打通法院内网和邮政系统通道,同步对接中国邮政法院专递平台,文书材料和当事人邮寄信息通过数据直接传输至邮政系统,打印、封装、投递一气呵成,物流信息智能反馈,法官能够同步跟踪案件送达情况,解决审判过程中遇到的送达难题。

据统计,金融巡回法庭受理50件以上金融案件批量立案时间,由之前最少1天缩短至不到10分钟,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案件较传统审判模式案均分别缩短30天、40天。自2019年1月16日正式运行至今,该法庭共受理金融案件27006件,结案25760件,结案标的额25.7亿余元。一审服判息诉率99.7%,是芜湖全市法院人均结案数4倍。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巡回法庭通过前移诉讼服务,推行区块链技术,引导金融机构前置司法证据固定措施,着力强化金融纠纷的诉源治理。目前,已经确定“天平链”和“中钞链”两条区块链存证平台,共上链电子合同266139份,标的额214.79亿元,存证872248条,为214.79亿元上链电子合同提供“证据保险”,破解电子证据核验难题,提升诉讼效率推进诉源治理,也从源头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契约执行效率。(安徽法制报记者 唐欢 通讯员 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