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感觉重阳节离我还远…
年轻时,读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觉得那是一种深秋的隽美。后来品味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心中开始萦绕了一分淡淡的乡愁。
记得第一次感受重阳节,是离开故乡调到省城工作。那时我已过知天命之年了,及至重阳,应曾经的老领导邵兄之邀,陪他和夫人去登大蜀山。
尽管省城当年雾霾严重,但重阳日,秋高气爽,天气难得的好。一大早,我们一行四人(邵兄的儿子开车)就到了大蜀山脚下,这也是我到省城工作后第一次登大蜀山。虽然行前上网搜寻了解了大蜀山的概况,但一路上邵兄还是热情地向我介绍大蜀山,他说退下来后每年重阳节都要来登大蜀山,体味登高望远的那种感觉。邵兄还对我说,你来自黄山,也许觉得大蜀山不过是座小山岗吧,可它却是庐州城最高的山哦…
及至登山时,邵兄兴致很高,且一直在前引路,丝毫看不出是个奔七的老人,途中还不时吟诵一些描写重阳的古诗,沿途给我介绍景致。攀登歇脚时,我环视周遭,来登大蜀山的老年人还真不少,山林间不时传来阵阵细语笑声,没曾想重阳节对老年人还真是个抒发人生情怀的特殊节日,难怪自古以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重阳节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美妙诗文。到山顶,邵兄指着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说他在省城工作三十多年,见证了城市的不断发展变化,言语间充满了对庐州城真挚的感情。这次陪邵兄登大蜀山,也算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重阳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重阳节起源,最早来自于《易经》中之阳九相重,我国古人的认识中双九相重有长寿的寓意,所以又称为“重九”,据记载这是重阳节最早的来历。到先秦时,随着农业发展,每逢九月农业丰收时,人们便进行祭天地、祭祖先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及至西汉,在祭祀的同时,人们又在双九相重之日开始了插茱萸、喝菊花酒,为家中老人祈福,九月九逐步演化成了为老人祈求健康长寿的一个传统节日。另有记载,常年在外的游子,每逢九月九,都会登高望远,为遥远的家乡祈祷丰收,为父老兄长遥寄祝福,所以,登高也成了重阳节习俗之一,很多地方,每到重阳节,老人们或在儿女陪同下或相邀老年同伴们到附近山上登高望远,抒发人生情怀。
岁月如梭,一转眼,我也告别了曾耕耘四十余年的工作舞台,回归自由人行列了。退下来后的第一个重阳节前,我忽然冒出了邀请邵兄去登大蜀山之念,于是,拨通了他的手机,他先是惊讶我怎么也加入了“重阳团队”,随后便愉快接受了我的邀请。
记得还是刚调到省城时陪邵兄重阳登大蜀山的,后来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再没能陪他过重阳节了,现一晃十余年过去了,邵兄也是七十多人了,可是到了大蜀山,他依旧精神矍铄,登山时风采不减当年。半小时后我们登上山顶,邵兄远望庐州城新貌,双手叉腰,随口吟诵了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望着邵兄那充满朝气的神情,也让我仿佛感受到了伟人当年挥毫重阳,昭示着不远的未来定将夺取最后胜利的那份自信与豪迈!
是啊,“人生易老天难老”,在时间长河里,人的生命都不过转瞬之间,然而,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却有太多的差异。像邵兄这样一直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人,仿佛让“人生易老”的生命始终都充满阳光和朝气,实在是一种“重阳人”都应该去努力践行的“夕阳红”。尤其是回望当今,老年化社会日正益加快,老年人如何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夕阳人生,这对人生家庭对国家社会都无疑将是一个越来越现实的“生命课题”!一个能让广大老年人充满朝气地度过生命的夕阳岁月,也将是一个更为幸福和谐的美好社会!
下山时,邵兄依旧兴致勃勃,说明年还让我陪他登大蜀山,我则笑着对他说,如果可行,明年重阳邀他去我故乡登黄山。邵兄听后十分高兴,欣然接受了邀请,并说明年再邀三两老同事一块,结伴去登黄山,“登黄山则万山小矣”,那时,一定会有一种新的“重阳快意”!
最美不过夕阳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愿每一个重阳,所有的“夕阳人生”都充满阳光!(祁源 己亥年写于庐州城重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