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农科院(院址在亳州市涡阳县)作为亳州市唯一一家农业科研机构,肩负着亳州种业发展之重任。截至目前,先后选育出皖麦38、涡麦66、涡麦99等18个国审、省审小麦新品种。选育出涡豆5号、涡豆6号、涡豆8号等6个省审大豆新品种;选育出涡玉4号玉米新品种。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为县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产业的基石,种业更是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我作为一名育种者,深知种子的重要性、种子资源的重要性。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中一项就是解决好种子问题。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子问题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作为育种人,倍受鼓舞。但长期以来,农业科研基础性投入大、周期长、工作环境艰苦、人才虹吸效应不强,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又日渐增多,资金不足、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了种子创新的进展。为更好地做好种业研发工作,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聚力突破性新品种攻关
1.明确育种方向。在主要农作物方面,重点培育“优质专用、绿色高效、抗逆性强且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比如优质强筋小麦、机收粮、饲玉米、优质、高蛋白、高异黄酮专用、特用大豆等。
2.创新品种攻关机制。探索建立以农科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瞄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关键需求,实施重大品种联合攻关。
3.强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扶持优势种业企业,改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支持农科院在海南南繁科研基地建设,争取国家、省级良繁基地落地涡阳。
二、强化保障措施
1.完善政策扶持。保障研发经费持续投入,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保护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鼓励育种单位、团队以技术转让、拍卖、入股等方式,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2.注重人才培养。立足亳州,多渠道引进人才、打破职称晋升岗位指标限制、待遇单一方式,探索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措施。充分发挥农科院种业领域领军人才的帮带引领作用,保障亳州市种业创新发展持续性。
3、打好种子品牌。“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好品种可以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要立足本地种业创新,开发特色地标农产品,围绕产业兴旺,打好“涡农”品牌,助推亳州种业腾飞。
(姚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