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裁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来源:正言 2021-11-19 10:33:01 责编:刘超

今年1~10月,成立仅一年多的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速裁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由5名法官组成的15人审判团队新收案件3374件,结案3061件,结案率达90.4%。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32.7岁,他们专注于提升司法效率,让公平正义来得再快一些;这是一个奋进的团队,在“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背景下,他们始终保持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激情,在激扬青春、为民办实事中挥洒汗水;这是一个实干的团队,他们奔波在庭审、调解、送达、裁判的路上,在一个个矛盾化解中,跑出了司法为民的“加速度”。

简案快审回应群众新期待

“面对持续增长的案件压力,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速裁的主要任务就是‘跑量’,要在快办案办好案的节奏中,让人民群众更有效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合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晓东说道。速裁庭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发挥团结协作的“团队作战”优势,树立诉调“一盘棋”理念,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速裁路径。

速裁庭通过完善识别标准、分流规则,对案件进行科学分流,有效实现了简易案件的集中审理。据了解,速裁快审团队审理了同期95.8%的劳动争议二审案件、95.5%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二审案件、91.2%的物业服务纠纷二审案件、85.1%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二审案件,案件类型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及驳回起诉、不予受理上诉等程序性案件。

除此以外,程序和平台的优化还是速裁团队实现公平正义“加速度”的“助燃剂”。按照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速裁案件广泛适用独任制进行审理,减少案件合议等流程环节,满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截至今年10月,速裁团队受理的二审案件中,独任制适用率达到93.5%。

“我们遵循‘速调、速审、速判、速结’机制,以法庭调查和询问当事人为常态,以开庭审理为例外,在审理时紧扣上诉请求并对原判异议部分进行审查,采取‘调、审一体化’‘门诊式调、审’‘要素式调、审’的审理模式。在审管办牵头下,我们还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速裁快审团队的外包服务模式,实现外包人员与团队成员的一一对应、无缝对接,确保审判、辅助工作对接顺畅。”速裁团队负责人王军说出速裁机制的绝招。

科技赋能创新诉讼新模式

近日,一场“无书记员庭审”正在合肥中院法庭内进行。这次庭审由速裁团队法官王二辉独任审理,他用录音录像代替书记员记录的方式,开庭审理了多起劳动合同纠纷系列案件。

庭审开始后,法官通过向当事人口头告知“本次开庭运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记录庭审活动,不再另行制作纸质笔录”,诉讼参与人均表示无异议。庭审中,法官更加关注当事人的陈述意见,着重审理案件的争议焦点,无须考虑书记员的庭审笔录是否完整准确,进而使得庭审过程更加紧凑流畅。

庭审通过将录音录像、文本音频数据叠加同步录制时间等方式,确保庭审录音录像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并自动转换生成文字记录材料。整个系列案件从开庭到结束,用时不到20分钟,效率明显提高。双方辩护律师纷纷表示:“通过语音识别,实时生成庭审笔录,很直观地看到大部分记录准确且完整,大大节省了庭审的时间!”

这是合肥市中院速裁团队积极运用科技赋能的一个缩影。“我们在案件开庭及法庭调查过程中,可以运用智慧法庭书记员应用系统和庭审智能语音转写系统,提高书记员庭审记录效率和准确率;在送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全国法院统一送达平台进行电子送达裁判文书,送达成功后即时生成电子送达回证,打破了诉讼瓶颈,减少送达时间;我们还在率先试行电子卷宗中间库系统,推进电子卷宗的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实现案件无纸化流转、电子化诉讼。卷宗材料扫描生成电子材料后,干警不再接触纸质材料,提升了审判管理效率,也有利于后期电子卷宗网上自动归档。就中间库系统操作流程,我们的书记员还向全院书记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于办案流程,王军如数家珍。

也正基于此,合肥中院速裁团队把对互联网的掌握与应用当作业务的必修课,积极用信息化软件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助力执法办案工作,才促进了案件办理的提质增效。

满腔热爱可抵疲惫守初心

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案件量的井喷式增长,为实现审判速度不减、质效不降,团队干警直面压力、砥砺拼搏、奋勇前行,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审判质效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今年11月,合肥中院的法庭里多了一个拄拐的身影,引得当事人纷纷侧目。在10月的一次小意外中,张明武受伤骨折,医生嘱咐,伤筋动骨100天,一定要好好修养,但是他想起堆积的卷宗,想起坚守在审判岗位的同事,他夜夜辗转,仅仅休息几天就开始了他拄拐上班的“新征程”,害怕腿脚不方便,上班迟到,他成了办公室最早来的同事……加班吃饭不方便,他的办公室堆满了当下流行的速食自嗨锅。

作为全院最年轻的员额制法官,黄平长期开启加班模式。王瑾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即使孩子生病也未落下工作。法官助理杨丽小孩还很年幼,却一边协助法官审理专业性强的行政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一边还兼顾繁重的党务工作。朱斌斌、刘付兴从年初就开启加班模式,白加黑,5+1,自觉延长工作时间,以时间换案件质量和效率。

速裁团队的年轻干警们,他们“速”字当头、“案”字为本,快节奏、高质量办案,以较小的司法成本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审判集约、高效、优质运行。(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