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参加今天的案件庭审,履行出庭应诉职责。”11月2日上午,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任某某不服宿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决定上诉一案,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海虹作为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告官能见官”在我省正成为新常态。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告官不见官”现象。6月至10月,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4437件,各市及省直单位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均达到100%。人民群众关切得到切实回应,通过出庭出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效果不断彰显。
“关键少数”应出庭要出庭
“当一次被告,胜过十次法治教育。” 11月2日,参加完庭审后,张海虹表示,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庭审活动,在法庭上跟上诉人面对面平等进行沟通,体现了对法律以及上诉人的尊重,而且也能够发现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办事水平再提高。
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关键少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手段。然而,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我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66.1%,无出庭应诉率达到100%的市。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我省把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要求、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确立了今年底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的目标任务。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我省修订《安徽省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规定》,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在行政诉讼中“应出尽出”,出庭、出声、出解,直接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通知》,就强化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建立健全出庭应诉相关工作制度机制、规范行政决策和执法、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等提出要求。省司法厅与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意见》,就应当开庭审理的行政案件范围、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建立府院联系机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制度倒逼推动“出庭出声”
通过这些强有力的制度措施,行政机关负责人的态度从“要我出庭”转变为“我要出庭”,从“出庭不出声”“一问三不知”转变为“出庭又出声”。
在张某某诉黄山市屯溪区政府行政赔偿案中,因当事人诉请赔偿数额高、证据多,案情复杂,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连续3天开庭审理,区政府均安排副区长出庭应诉。案件审理期间,黄山市中院还进行了现场勘查,区政府副区长也均配合参加。
滁州市每半年以市政府名义通报一次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通报不遮遮掩掩,见人见事,直接点出行政机关出庭负责人姓名、职务,以及未严格落实出庭应诉制度的行政机关。同时,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组织旁听行政诉讼案件、法律文书备案、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落实人民法院司法建议等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倒逼行政机关履行出庭应诉的法定职责。
宿州市聚焦监督指导,建立“庭前提醒+庭后通报+个案约谈”三项机制。加强与人民法院工作衔接,各级法院在案件开庭前,将开庭信息提前通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由司法行政机关提醒行政机关负责人及时出庭应诉;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台账,对行政诉讼案件审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判决情况进行统计并通报;对按要求未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由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政府进行约谈,并视情况予以问责。
“末端治理”转向规范源头
数据显示,我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成效明显。今年第一季度,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到82.84%,1个市达到100%;4月,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到92.73%,6个市达到100%;5月,全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97.84%,有10个市达到100%,5个市在90%以上,最低1个市为79.31%;6月,各市及省直单位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行政机关负责人通过出庭应诉,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本地区本部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违法现象的发生。一些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做到庭前了解案情,庭中参与审理,庭后跟踪回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治已病,还要治未病。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市及省直单位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均达到100%的基础上,我省注重规范行政行为,抓好源头治理。推进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应审尽审,实现关口前移。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指导行政机关有序规范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徐永杰 安徽法制报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