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政协助力打造“红色文化新典范”
来源:黄山市政协 2021-12-07 16:19:41 责编:毛学农 郑亮

地处皖南山区的黄山市,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活动区、皖浙赣省委机关常驻地、新四军成军地和东进抗日出征地,拥有许多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一方红色热土。12月2日,黄山市政协召开“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对口协商会,市委副书记范荣晖、副市长程红率领市直相关部门参会,认为协商会选题准、建议实、分析透,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责成有关部门抓好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管理运用好红色资源。

为充分挖掘黄山红色精神“富矿”,黄山市政协于今年初将其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牵头领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政协台港澳侨和外事委共同承办。成立由市直有关单位、有关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深入部分区县调研。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区县政协、黄山风景区政协联络组,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开展联动调研,征集大会发言材料。

“编制出台黄山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专项规划,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传承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摸底调查全市各类红色资源,加强对各时期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史料以及口述资料的征集工作,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建立实物和电子档案,实现红色资源数据共享。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徽州非遗文化传承融合发展,实现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有效结合。深挖红色教育基地精神内涵,积极拓展辐射力和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打造‘黄山红色旅游’名片,创意设计文旅产品,增强红色旅游表现力和吸引力,延长黄山红色文旅产业链。”市政协常委邵剑萍代表调研组提出建议。

针对红色教育品牌不够响、管理不统一、融合不深入等问题,民革黄山市委会秘书长苏恒建议,充分发掘土地革命时期皖南地区革命斗争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组织编写一批红色文化读物和宣传品,创作更多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形成具有皖南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确定市红色教育基地的主管职能部门,明确其具体职责、权限、工作要求,统筹协调红色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将红色教育与旅游相互融合,开发一系列有关红色教育的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厚植红色文化土壤,增强红色体验,达到“游中学,学中游”。

“切实发挥红色旅游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特殊作用,坚持把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与乡村建设规划统一起来,结合乡村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和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特色来设计,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增加综合效益。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导,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红色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推动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和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特色衍生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将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串联成红色乡村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完整、全面的旅游体验。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直观生动呈现历史事件和壮阔场景,着力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市政协委员余支越代表九三学社市委会发言,直击市域整体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且红色景区趋同化、资源展示单一化等突出问题。

“以学生思政教育、红色研学、党团建活动为抓手,通过‘情景化’演绎红色故事、‘主题化’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经常化’策划红色旅游活动、‘体系化’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时尚化’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等经营思路,抓住建党一百周年和全国千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走出黄山市,融杭接沪,走进长三角,开展红色旅游营销,大力发展红色文旅经济。”“将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和优美的乡村自然风貌联姻,结合市场需求,适时编制红色旅游线路,推出红色旅游产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促销农副土特产品中增收致富,从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村风文明,构建和谐村庄,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徽州区政协副主席王庆木、黟县政协副主席舒强从发展文旅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开出良方。

“对黄山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资源再梳理、再挖掘,把红色资源引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堂,以及中小学生乡土教育课堂,使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在游览、学习、体验中接受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市委党校副教授郗延红、市政协委员江瑞忠对打造红色教育新地标切实提出建议。

会前,市政协多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修改协商建议。协商建议从制定专项规划、科学分级分类、深挖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提出了12条科学务实建议。会议收到17篇发言材料。

市政协副主席万国庆表示,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关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深入调研献良策,强化引领聚共识,全力助推打造“红色文化新典范”,加快建设黄山发展新高地。

(黄山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