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分调裁中心非诉解纷团队共向特邀调解员推送案件3917件,结案3472件,其中以调撤方式结案的2718件,调撤率近80%。其中,11月以调撤方式结案的案件为347件,为2021年全年以调撤方式结案3000件的目标进一步做好了铺垫。非诉解纷团队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将司法确认工作、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金融借款房贷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人身侵权纠纷、10万元以下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全部纳入调解案件的范围,实现了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下好诉源治理多措并举“一盘棋”,激活了多元解纷机制“一池水”。
探索建立“三所一庭联调”基层调解机制
庐阳法院立案庭联合亳州路派出所、亳州路街道、5家律师事务所,共同探索建立以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方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司法为最后防线,以“民警、律师、司法、法院”四位一体的“三所一庭联调”基层调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并通过联调机制不断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即线上确认与现场确认相结合。调解协议书签订后,法院与派出所联合进行司法确认出具法律文书,当天即能“案结事了”,免去当事人往返法院与派出所,让“数据多跑路”。
“诉前调解+诉中审理+实地考察”破解物业纠纷难题
为推动构建和完善物业管理及业主权益保护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庐阳法院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系列案件全部纳入诉前调解,做到“应调尽调”。在总结诉前调解与诉讼对接的工作过程中,针对物业纠纷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探索“嵌入式”调解机制,采取“诉前调解+诉中审理+实地考察”的方式,不断破解难题,物业解纷层出“新招”。2021年1月至今,非诉解纷团队调解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类案件结案已达近千件,法官、特邀调解员深入到各小区实地调查,督促物业公司解决问题,改善提升服务质量,业主为法官和调解员对案件如此尽职尽责的态度和精神所感动,更因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而自觉履行缴费义务,此类案件在诉前调解阶段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该举措获得国家级、省级媒体关注报道。
创优营商环境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为创优营商环境,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庐阳法院立案庭将分调裁中心内涉及房贷的金融借款案件全部纳入诉前调解。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部分案件的当事人因为生产经营困难、失业等导致金融贷款逾期。该类案件的调解让金融消费者在能力基础上有了继续履行合同的机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效抑制了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大量涌入诉讼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司法资源的占用,为当事人节省了宝贵的时间。金融借款纠纷案件的调解,对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维护金融消费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类案件量持续增长。一般来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尊重社会公德的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是在具体案件审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形,所以需对借款合意、资金来源、是否转贷、利息合法等方方面面进行审查,故此类案件的审判很是费时、费心、费力。本着“调解优先、查明事实、案结事了”原则,此类案件先推送给特邀调解员,全面了解案件事实,还原案件真实面貌,之后再由法官跟进调解,对案件进行整体审查处理。既发挥了诉前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引入道交专业领域特邀调解员助力案件化解
由于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逐渐增多,此类案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庐阳法院特邀调解员不仅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更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类案件上,具有该类案件处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特邀调解员积极让保险公司加入诉前调解,促进调解协议在一定期限内履行,提高了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类案件化解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节约了当事人的司法诉讼成本。引入专业领域特邀调解员助力案件化解,在处理行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发展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诉前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解决在了源头,降低了群众解决纠纷的门槛和成本,同时减轻了审判系统的工作量和压力。特邀调解员在调解中学习并总结经验,法官跟进指导不同案件的不同处理思路,原先看似无法解决的难案,却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达成一致意见,最终握手言和。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难事和烦心事,更是从源头和前端化解了辖区内各类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也在摸索中不断提档升级,为社会稳定提供着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沈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