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卷里的平安风景
来源:安徽法制报记者 周莹莹 2021-12-10 15:04:47 责编:夏平

风景如画的景区里,“迎客松”网格党小组日夜守护;青山绿水丛中的乡村里,乡贤、“平安大妈”志愿者活跃在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线;在不易窥见的“无形战场”,心理咨询师把阳光带进特殊人群的“心灵花园”……一个个“小平安”,累积起市域大平安。

犹如秀丽山水,黄山的社会治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月8日,黄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生表示,近年来,该市立足群众新期待和崛起赶超新要求,坚持边试点创新、边解决问题、边完善提高,形成了一批黄山经验、黄山模式。

压实“看好自己门”主体责任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合力攻坚、久久为功。今年,黄山市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全域平安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全域管理范畴,明确要求全域平安创建工作与全域文明创建、全域旅游发展等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实施意见》聚焦“发案少、秩序好、服务优、群众满意”总体要求,从点、线、面入手,要求全域立体化构建“1+9+4”体系。“1个点”,以“平安单位”开展“点上”平安创建,集小平安为大平安,力争3年内达标率达到90%以上。“9条线”,以9大行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平安商超、平安市场、平安交通、平安企业(园区)、平安河道、平安金融网点)平安创建为载体的纵向“线上”平安创建,力争3年内达标率均达90%以上。“4个面”,以平安县(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为载体开展“面上”平安创建,努力实现3年内平安家庭达标率90%以上,各区县乡镇达标率95%以上。

为确保创建实效,黄山市建立了科学、严格的考核认定指标体系。平安创建工作的工作成效,纳入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与区县平安建设考核、市直单位平安建设考核相挂钩,未获得平安创建荣誉的单位或被取消平安创建荣誉的单位,年度平安建设考核不得评为先进等次。按照平安建设(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同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发挥目标考核的激励作用。对重视程度不高、落实不力导致平安建设问题突出、案事件多发的地方和单位按有关规定依纪依规追责问责。

谋全局者,方可谋一域。全域平安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小平安”底色浓郁,“大平安”稳固扎根。通过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压实了“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办好自己事”的单位主体责任;通过行业平安创建活动,压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行业监管责任;通过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压实了“属地管理”的党政领导责任,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率,不断提升平安创建的创建面和达标率。

发布平安指数拉响“警报器”

“10月份‘平安指数’报告发布后,我们镇是今年来第一次跌破90分,为10个月内得分最低,其中主要扣分项为电信诈骗和交通事故较为多发。”黟县碧阳镇政法委员胡国忠坦言,工作没做好压力很大,赶紧召集派出所、司法所、项目办、村居负责人研究对策,积极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完善道路施工路段警示标牌。这段时间,诈骗案件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在全省率先创立“平安指数”发布制度,是黄山市今年的又一项创新举措。“平安指数”涵盖政治、社会、公共、经济、网络5大领域118项突出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案事件,对全市105个乡镇、10个重点行业社会治理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聚焦警源治理“化警情于初始”、聚焦诉源治理“化纠纷于诉前”、聚焦访源治理“止上访于基层”,实现对社会风险的敏锐感知、及时预警、提前干预、专项治理,形成“1+1+3”数字化预警防御治理体系,加快社会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

数据翔实的“平安指数”,不仅是成绩单,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错题本”,直接瞄准治安的盲点、弱点。这些数据不是职能部门的自说自话,而是居民与政府的充分互动,更鲜活,更接地气,更让居民放心。

碧阳镇综治中心每月都会把“平安指数”报告推送到主要领导和村居负责人工作群,推送到派出所、社区警务室,针对扣分项,有针对性地落实防范措施,强化打防管控双结合。该镇还探索通过“e”治理网格化服务平台“发布任务”版块,向专职网格言群体发布“平安指数”,在线与群众进行互动交流,释疑解惑征求意见,提升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今年来,针对网络电信诈骗、政法“双提升”等派发任务150余单次,各村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和特色活动安排130余件。

“平安指数”的发布,成了当地平安状态的“晴雨表”、社会风险的“警报器”、辅助决策的“信息库”,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数据基础。自该项制度推行以来,公安防诈平台预警拦截成功率全省第一,成功拦截、预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85万余起,避免人民群众损失1.58余亿元;新收民商事案件下降0.42%,为全省唯一负增长城市;接涉黄赌警情同比下降51.24%,侦破涉黄赌刑事案件和办理黄赌行政案件同比上升119.23%和137.42%,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协作打造平安边界“朋友圈”

11月5日,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博览会在黄山举行。会上,黄山与杭州市、丽水市等地联合发布生态价值联盟宣言,共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拨动时间的指针,回到一年前。2020年11月26日下午,以“高质量共建平安边界,一体化共享平安成果”为主题的皖浙毗邻县(市、区)建设平安边界论坛暨第十四次联席会议在歙县召开。黄山携手杭州、湖州、衢州、宣城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五市联盟,赋予皖浙毗邻平安边界论坛新内涵。

壮大“朋友圈”,打造平安边界,构建省际毗邻协作机制,是黄山市近年来社会治理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

每年定期召开省际平安边界共建联席会议,构建县区之间、业务警种之间、边界派出所之间三级联动格局。探索建立区域政法干部交流学习培训等机制,先后26次组织公检法司民等部门到杭州、宁波等地学习,承接长三角地区政法系统干部来歙学习交流等40多批次。

完善边界地区突发事件联处机制,联合开展打击新安江环保执法12次,查处案件12件,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率先实现跨长三角区域立案,20分钟完成在350公里之外的当事人立案手续。在平台建设、司法协作、便民办事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升网上联线办理能力;聘请430余名网格员定期通报边界日常管理、重大稳定问题和重要案件等情况;联合开展交通安全整治40多次、自然灾害预防和互帮互助20余次,排查整治各类隐患50多个。

一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毗邻县区民事纠纷下降35%,纠纷受理率与纠纷调处成功率均达到98%以上。(安徽法制报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