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太湖县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夏某与被告祝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发现该案原、被告均是聋哑人,面临着从未遇到过的情况,赵法官苦苦地思索着。由于两位当事人都是特殊群体,法院的送达、开庭怎么办?当事人是否懂手语?通过认真分析研判案情,赵法官决定,电话没法联系,就先发短信沟通,人不好找,就去户籍地摸排走访,沟通不方便,就请手语翻译。总之办法比困难多,一定要把案件办好。随后,赵法官驱车在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指引下,一起寻访到被告家中,向被告亲属了解了有关情况。
12月16日上午十点,几经波折的一场特殊庭审如期而至。在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时而放慢语速,时而耐心等待,时而递上笔纸。当事人结合文字和手语翻译,一场温情的庭审顺利进行,也发出了“公平”“公正”的声音。庭审持续近两小时,结束时将近12点,但承办法官觉得此案有调解的可能,本着化解矛盾、调解优先的原则,赵法官顾不上吃午餐,又冒雨带领原告一起到被告家中进行调解。最终,经法官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后,原、被告达成和解,一场无声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就此圆满结束。
原告离开法院的时候,向法庭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并报以微笑。(胡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