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一年一度的冬至佳节又要来临了,冬至的来临,意味着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民间有冬大过年的说法。
“冬至吃水饺,不吃掉耳朵”的风俗已经刻入北方人们的心怀,我的老家在北方,所以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现在,人们吃饺子稀松平常,从前可不行。五十多年过去,我仍能忆起儿时冬至吃饺子的情形。听说包饺子,我们兄弟姐妹便不肯离家半步,一直围着妈妈转。
那时候,每年冬至这天,北方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饺子,那此起彼伏剁饺子馅的声音,覆盖了屋里的小喇叭,压低了屋外的鸡鸣犬吠,犹如一首欢畅的乡村民乐协奏曲。饺子馅更是五花八门,各家有各家的主打特色。有萝卜馅的、白菜馅的、白菜韭菜两掺馅的……那时候人们家里都不富裕,饺子馅儿肉很少,常常是素的。妈妈一般包的是白菜饺子,只见妈妈把一棵大白菜的菜帮剥去,留作炒菜时用,只将一个洁白水灵的菜芯放在案板上,切成细条,再剁碎,放在一个搪瓷盆里,和切好的肉一起搅拌均匀,直到成了糊糊状,融为一体,一盆鲜香味美的饺子馅便大功告成了。
小时候家里人多,包饺子需要全家人一起上手,因为靠妈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爸爸和大姐擀皮子,妈妈和二姐包饺子,我和弟弟负责摆放饺子,爷爷帮忙烧水。锅碗瓢盆敲响着生活中的欢乐。
煮饺子时,我们便蹲在厨房,看妈妈把饺子赶下水,用炊具推着饺子在锅里转,看饺子沉下去又漂上来。妈妈就笑起来:“看你们那样儿,小燕儿似的。”我们那馋样儿肯定极难看,就像小燕子在窝里探出头,张着小嘴,急切地等着妈妈喂食。看煮得差不多了,妈妈捞出一个饺子,从中间夹开,让我们尝尝是不是熟了。油从小肉丸里缓缓溢出,醉人的肉香扑鼻而来,妈妈夹着饺子送到我们嘴里,那一刻的美味,今昔犹在。
不过,冬至吃饺子,可不仅仅因为美味。
饺子外形如元宝,似弯月,有保住美好、招财进宝之意;煮饺子时,滚开的水浪花般翻卷,饺子们小白鹅般扑通扑通跳下去,撒着欢游来游去,追逐嬉戏,寓意好日子奔腾向前,充满生机;最重要的是,那张雪白的饺子里,还包着团圆,包着喜庆,包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包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斗转星移,时序更替。如今又到了冬至,当年在老家包饺子吃饺子那段美好时光,在我的记忆里新鲜如初,温馨依然,犹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地在我的眼前浮现……
(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