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两会】科里科气 从高层次到高质量
来源:江淮时报 2022-01-09 12:44:21 责编:毛学农 郑亮

合肥市政协

十五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精彩首秀

从未来产业到城市更新,从产业人口升级到巢湖“最好名片"……1月9日上午,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委员们慷慨激昂、充满睿智的发言风采,无不展现出合肥科里科气的精神气质。

量子技术与未来产业

“在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量子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上,合肥与世界领先水平处于整体并跑、部分领跑阶段,具备建设全国未来产业发展先行区、培育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的条件。”王玮委员代表科技界的发言先声夺人。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还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为此,王玮提出要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提高政策扶持精准度,加强场景创新与应用示范,营造浓厚发展氛围等4条建议。

“量子金融安全专网”“量子安全办公系统”“量子安全智能家居”“量子安全工业互联网”“量子安全车联网”“量子传感器工业应用”……尤其提出的这些“量子+”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项目建议,令人眼花缭乱,又充满期待。

大城蝶变与城市更新

通过十几年的大建设、大发展,合肥已实现“大城蝶变”,昂首迈入特大型城市行列。但城市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陈钟委员代表社科界发言,抛出了城市更新的话题。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经历了飞速发展后,和人体一样,也需要定期体检、查找病情、分析病因、治疗病症。”陈钟建议,体检先行,找准短板弱项;靶向治疗,解决“急难愁盼”;创新模式,勇于打破成规;建章立制,实现全局统筹。

针对交通拥堵,要持续推进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点、建设公共停车场“三大专项行动”,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将交通疏导的思路从“车看灯”转向“灯看车”。针对历史文化缺失,要花心思“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有计划地还原一批“城市记忆”,彰显“老合肥”的历史文脉。

 产业人口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合肥以前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人口?

合肥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人口?

怎样培育合肥未来需要的产业人口?

——潘若愚委员代表无党派发言,用三个问答表达对产业人口升级的关注。

“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合肥工业的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产业人口升级远未完成,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后劲。”潘若愚的视角独特而新颖。

“软件不软,则硬件不硬”无疑是阻碍合肥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在潘若愚看来,产业人口的培育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产业升级的重要问题是培育产业人口问题,当前只有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巢湖“名片”与“双碳”目标

IMG_4684

习近平总书记“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的殷殷嘱托音犹在耳,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掷地有声。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合肥见成效”。段丽琼委员代表致公党合肥市委发言建议,将“双碳”工作与巢湖综合治理相结合,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让绿色低碳成为“最好名片”的靓丽底色。

段丽琼建议,治理规划要体现“双碳”理念,环湖建设要体现“双碳”成效,环湖旅游建设要遵循“双碳”路径,消费场景要凸显“双碳”智慧,政策供给要支撑“双碳”落地。


 文字: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毛学农 通讯员 许 淼

                                                                                                        摄影:吕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