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滁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滁州市委主委陆晓华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发言
加快平台建设,推进工作落实。在市县平台建设上,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集聚至中心,做到“统一受理、分类调解、多调对接”。在镇村平台建设上,整合公、检、法、司等部门资源,引入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员参与调解,提高调解效率。在网络平台建设上,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平台,实现线上资源共享。
完善机制设计,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对重点单位、重点区域进行排查。二是完善衔接对接机制。强化“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三是完善分级处置机制。对轻微矛盾纠纷,由调解员或村级调委会直接调处;对重大矛盾纠纷,县、乡有关部门提前入村指导或直接处置;对确不适宜调解的,应做好导入诉讼和协助起诉工作。
建强人才队伍,夯实工作基础。一是配齐专职调解员。力求镇级调委会有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村级有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二是壮大兼职调解员。将“两代表一委员”、退休法官、检察官、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热爱调解工作的干部、教师、乡贤等选聘为人民调解员,组建稳定的调解志愿者队伍。三是培养优秀调解员。每年开展专题培训,使其学会用老百姓的“理儿”,解决老百姓的“事儿”。
强化宣传保障,激发工作活力。一是增进群众信赖,加大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开门接约访制度,主动下访、认真处访、定期回访。三是保证工作经费,将调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