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大锣开道,龙凤呈祥四块喜牌高举,唢呐高扬,紧随其后的是大红龙车与八人抬的大红花轿;手提长烟杆、抖着红手帕的媒婆护着花轿前行。“啧啧!这不是古时候的花轿么?古时候的婚嫁仪式比现在红火多了!”
2022年新春,天气晴暖,千年古镇——桐城市孔城镇的镇区街道上特别热闹,失传七十余年的龙车与花轿重现古镇、巡游展示,为古镇居民送上了一道观赏传统婚俗礼仪文化的大餐。
“你看那花轿多喜气!那媒婆多神气!”“这太新奇了!我们只在电视上看过!”“听说为了春节表演!去年腊月社区的几个老艺人赶着制作这花轿!”中心社区居民汪丹与周围居民七嘴八舌地交谈着观看花轿表演感受。
近年来,桐城市孔城镇所辖中心社区与老街社区依托古镇民俗文化品牌和孔城老街研学旅行基础,结合社区党建创新项目,在党建引领传统民俗文化上做文章,助力文化传承与孔城老街旅游发展。
“我们中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几年社区恢复了不少非遗表演项目,平时文艺爱好者在社区活动室自娱自乐,逢年过节搭台演出,居民与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中心社区居民刘文喜自豪地介绍。
挖掘民俗文化,唤醒历史记忆。两个社区根据各自实际,盘点民俗文化“家底”,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和提升,推出了别具特色、适应居民需求的文化作品。截至目前,两个社区已恢复的民俗文化节目有:舞龙灯、十番锣鼓、打莲湘、打腰鼓、扇子舞、划旱船、挑花篮、车厢轿等10余个。其中中心社区热爱文艺的86岁老人王友文在中心的支持下,在桐城市文化馆的指导下,根据记忆恢复了失传70年的非遗项目《孔城庙会》民俗活动中的“悠秋”、“抬阁”等表演道具,“悠秋”的扎制“出笼”,让未曾见过这一非遗道具的居民大开了眼界。
组建文艺团队,壮大文化力量。两个社区积极邀请一批热爱民俗文化的老党员、老艺人“出山”,同时把热爱文艺表演的党员群众(之前有不少热衷于赌博)组织在一起,按照节目内容分别组建了“十番锣鼓队”“龙灯表演队”、“黄梅戏表演队”“扇子舞队”还有“旗袍表演队”、“腰鼓队”,提供了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此外两个社区还在文化惠民民生工程的扶持下,集中采购了一批演出设备。两个社区“旗袍表演队”“秀旗袍”,“秀”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这既展现了古镇社区妇女的风采,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引导了社区文明新风尚。老街社区居民何春芳介绍,她在参加社区文艺表演队伍之前,时间都耗在打麻将上,腰酸背痛的,现在在社区文艺队伍里,一天到晚人都精神。
搭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生活。近年来,该镇两个社区还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搭建才艺展示平台、开展惠民活动,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的自觉性,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与此同时,“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党建+民俗文化”为主题,积极搭台,让民俗文化表演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它正能量元素,力求从内涵到形式与时俱进,充分融入社区治理。2020年12月18日,中心社区民俗文化表演队代表桐城市参加安庆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艺术化宣讲汇演,表演队自创的快板节目《党绘宏图启新程》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队长黄金花心花怒放地说:感谢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我们能走出社区交流;2022年初中心社区民俗表演队又自创快板词《六中全会启新航》深入农户庭院宣讲,让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社区发展备足“马力”。(吴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