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出门务工、学生返校高峰季,有些骗子也瞅准机会蠢蠢欲动,省公安厅提醒广大市民,出境务工、勤工俭学、贷款等请通过正规渠道,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所欺骗,强化“心防”,时刻树牢防范意识,不能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出境务工务必擦亮双眼
当前,藏身境外、特别是缅北的犯罪分子以招工等名义,通过招聘网站、网络平台发布广告,以高额薪酬为诱饵,吸引年轻人前往务工,实际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前往境外后,这些人在被迫参与诈骗犯罪的同时,自身也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被殴打致伤致残致死,生命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回国后还要接受法律惩处。
据回流人员自述,其大多系抱有发财梦和侥幸心理偷渡出境,至境外诈骗窝点后不仅挣不到钱反而人身自由受限、人格受辱,后悔莫及,痛苦不堪。借此机会,安徽公安正告身处缅北诈骗窝点的安徽籍人员:请立即中止犯罪,尽快回国,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争取依法宽大处理。
安徽公安提醒外出务工者,出境务工请通过正规渠道,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高薪回报所欺骗,被蒙蔽而拉入犯罪团伙,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从被害者成为害人者。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可拨打全国统一的反诈专线电话96110咨询。
学生等群体被骗数量较多
我省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地,本地窝点少但是发案多、受害者多。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很多,常见的诈骗类型依次是刷单返利、杀猪盘、贷款诈骗、代办信用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领导熟人、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等,这些类型占全部诈骗案件的90%。
被骗数量较多的人群分别是学生、企业工作人员、生产制造人员、服务行业人员、个体经营人员、居家女性、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精心设置骗局,编写话术剧本,因此每种诈骗类型都有特定的易侵害对象,如刷单诈骗易侵害女性高校学生、女青年企业白领及无业人员;杀猪盘诈骗易侵害女性青年企业工作人员、个体经营和服务行业人员;贷款诈骗易侵害男性青年生产制造业、服务行业、企业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人员;虚假购物诈骗易侵害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及青年企业工作人员;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易侵害高校、职业院校女性学生及女性青年企业工作人员;冒充熟人领导易侵害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个体经营人员、财务人员等。
安徽公安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骗子觊觎的对象,骗术话术“总有一款适合你”,因此我们一定不能置身事外,务必要强化“心防”,时刻树牢防范意识,不能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开贩两卡可能构成犯罪
任何一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都有虚假诈骗信息传递的“入口”以及被骗资金转移的“出口”,常见的的“入口”和“出口”就是电话卡和银行卡。为了堵住出入口,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通道,国务院联席会议办公室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打击整治非法开贩“两卡”为主题的“断卡”行动。“两卡”中的手机卡,包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物联网卡,“两卡”中的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也包括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
记者了解到,首先,开贩两卡有可能构成犯罪。租借、买卖两卡,被诈骗分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公安将根据其情节,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伪造、编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等罪名依法严厉打击。其次,开贩两卡将被金融通信联合惩戒。对有上述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金融主管部门和通信主管部门将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对被惩戒的单位和个人,基础运营商5年内只保留1张手机卡且不得办理通信产品新入网业务,人民银行对其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并纳入金融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记录至个人征信。开贩两卡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个人手机卡、银行卡被贩卖后,可能导致持卡人个人信息泄露,存在网络账户、支付账户等被他人盗用、冒用的风险。
在此,安徽公安提醒社会公众,一定要珍惜个人信用,远离“两卡”违法犯罪活动。(安徽法制报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