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市政协: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2022年度政协民主协商计划》安排,省政协将于5月召开常委会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资政会。本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以及两次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要求,围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聚焦“转什么”“谁来转”“怎么转”,选准选好切入点,引入典型示范、案例剖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制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找准,把原因理清,把建议提实,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现将征集发言材料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发言材料要围绕研究重点,参考发言提纲,努力将问题找准、原因理清、建议提实。
2.发言材料一般不超过1800字,并注明单位名称(个人发言的要注明姓名、主要职务)和联系电话。
3.请于4月20日前,将发言文稿通过电子邮件发至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人: 陈劲松,0551-62226138,13855182495;
电子邮箱: 1274534882@qq.com。
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办公厅
2022年2月24日
【附件】
《发言参考提纲》
◆(一)聚焦“转什么”,促进科技成果有效供给
1.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体制机制。当前,我省科研立项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未能完全建立起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决策立项、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攻关机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脱节的现象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技术缺少源头支撑。建立新型研发联合体,需要用机制保障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
2.建立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目前,对高校院所的考核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突出出来,在对高校的评价考核中,科技成果转化所占权重较低;在对科研人员评价中,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等仍是主要依据,迫切需要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高校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进一步发挥其引导作用。
3.建立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大科学装置等产生的衍生科技成果发现挖掘不及时,跟踪对接不够,部分成果在外省落地转化,需要探索市场化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大科学装置衍生成果捕捉、挖掘和验证,促进就地转化。
4.建立共建高能级研发平台以及与各地衔接机制。我省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央住皖科研单位,省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偏弱;除合肥外的省辖市缺乏集聚创新要素的研发、转化平台,承接转化科技成果能力弱。需要建立完善中央住皖科研单位与省属高校院所开展学科、平台共建对接机制,以及高能级研发平台与各省辖市衔接机制。
◆(二)聚焦“谁来转”,突出企业转化主体地位
5.建立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动机制。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院所)解题、市场阅卷”的思路,目前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企业缺乏技术依托,大校大院大所高能级研发平台覆盖面不广,辐射影响带动县域产业能力不足。
6.建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与约束机制。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对象主要针对高校院所,覆盖企业的激励政策力度不够,国有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缺少硬性约束,企业参与共建研发平台的条件、渠道还不够畅通,探索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十分必要。
7.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扶早扶小机制。我省行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弱,加强梯度培育计划,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制”试点研究,特别是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科技型企业更需加大专项扶持力度。
8.建立完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联合体融合发展机制。产业集群发展还不够成熟,产业上下游链接不紧密,覆盖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规上企业不多,全省没有头部的产业研究院,需要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等机制创新。
◆(三)聚焦“怎么转”,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9.健全完善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我省“四个前所未有”新发展格局催人奋进,但对标沪苏浙,思想不解放、步子迈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科技成果转化前团队所有权归属在体制上还存在障碍;科技成果转化中,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审批备案、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管理等障碍,需要尽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10.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孵化机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孵化平台不足,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偏少,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孵化功能不突出,体制机制上既像高校、又像院所、也像孵化器、不像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支撑带动作用不强,应用场景缺乏全省整体布局,需要加强中试孵化配套机制研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肠梗阻”。
11.健全完善金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做的科技信贷产品种类少、贷款额度也有限,现有风险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意愿不强,一些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难以获得基金投资,迫切需要金融资本介入支持,健全专项信贷、风险投资等机制。
12.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对接交易服务机制。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经理人少且服务能力较弱,覆盖全省、链接国内外的技术对接网络尚在构建中,中央在皖科研单位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后的股权转让须到北京、上海产权交易所交易,省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形成的股权处置难等,迫切需要加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市场和中介服务机制研究。
◆(四)聚焦典型案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3.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标沪苏浙等发达地区,梳理我省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制度上、环境上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