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合肥市庐阳区,囊括逍遥津、明教寺、李鸿章故居等历史文化古迹,也有传统商业、高端金融机构聚集,是承载省城历史记忆的核心老城区。在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传承的融合中,庐阳区精心守护合肥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滋润治理,用治理反哺文化,虽焕新颜,“老合肥味”却不曾渐行渐远。这次,我们换个视角,聚焦庐阳区的老城社区治理、新乡村治理、商业环境治理以及作为教育资源集中区的平安校园治理,解读“老合肥”在新治理中的文化密码。
“枫桥式”治理呵护老城“蝶变”
华灯初上,明教寺古教弩台前,合肥市公安局庐阳分局逍遥津派出所步行街警务站民警正联合武警,开展徒步巡逻防控,身边游客如织。无论雨雪,每日的徒步巡逻防控已经成为步行街一道不变的风景。来来往往的人群,享受着这道风景带来的满满安全感。
在步行街主轴两旁,“逍遥十八巷”依次延伸,历史印迹、文化元素、现代霓虹交相辉映,让人不禁产生时空交错感。东西蝴蝶巷、李府巷、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就在你漫步其间,感受寻常巷陌里的老合肥时,一支巡管综治队正在走街串巷进行平安巡逻。
商圈联防构建立体治安防线
“步行街是合肥的地标,商业密集,日均人流量达30万人次,为了实现商圈治理平稳有序,派出所统筹庐阳区老城办、步行街商圈单位、商户等四方力量,开展平安联建。”逍遥津派出所所长张坤介绍,依托共建共治理念,在强化各单位主体责任意识的基础上,派出所顶层设计商圈联防,变公安单防为商圈共防,逐步搭建起“商家保点、城管巡线、公安控面”的商圈防范体系。
每一个到访的游客可能都不曾仔细辨别在这条繁华街区,有多少支治安防控队伍在身边执勤,但是在张坤看来,这是一条精心打造、严丝合缝的立体治安防控网。
2020年6月,淮河路步行街综合警务站投入使用,联动特警PTU、巡警、交警、武警,形成商圈公安专业联勤队,每个街区做到显性用警,让街面的群众安全感十足。同时,派出所组织步行街配备保安的6家大型商场、4家物业、7家企事业单位,发动106名保安,佩戴统一联防标识,组成“商家联防队”、“酒馆自治队”加入商圈联防。
▲逍遥津派出所警员日常巡逻步行街街面。
在淮河路步行街与周边逍遥十八巷改造升级后,人流量、商圈面积提升,治理难度随之提升。派出所主动作为,联合庐阳区老城办、特色街管理办公室等街区力量,将区老城办城管中队下属135名商圈巡管队员,纳入商圈政府联防力量,成立巡管综治队,开展主街不间断巡逻的同时,让平安巡逻覆盖周边逍遥十八巷。
在看不见的战线上,派出所自建的便衣侦查队也是常年开展商圈便衣巡逻和反扒,在熙攘的人群中,默默守护平安。
“枫桥经验”让老城文化“挥洒自如”
2019年底,逍遥津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地处老城与商业交错地带的逍遥津派出所,让“枫桥经验”与“老合肥”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
商业街区,警情处置最紧要的是时效。逍遥津派出所运用“互联网+”思维,设立社区警务指导室,通过每日筛选研判与社区工作相关警情,精准推送到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给社区民警提供“快餐式”情报产品,便于快速掌握并解决辖区存在的治安隐患及矛盾纠纷问题,做到精准治理。
逍遥津派出所辖区除了商业街区,老旧居民小区众多,集中着老城治理面临的诸多问题。派出所和辖区街道司法所密切配合,在警民联调室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流动”调解员,作为“上门和事佬”,既承担着上门入户开展纠纷调解的职能,也对社区辅警和“庐州街坊”自治队员同步开展调解培训。70岁的高成科就是派出所的“流动调解员”,前段时间,接受委派上门为辖区居民成功调处一起邻里纠纷,很快便收到了居民寄来的感谢信。
▲一场纠纷的当事人在逍遥津派出所警民联调室里握手言和。
▲逍遥津派出所警员走访辖区住户。
▲逍遥津派出所深入辖区开展警民恳谈会。
派出所还在辖区四个社居委派驻优秀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党委委员,借助党建统领,将社区民警的警务网格与社居委的政府综治网格紧密融合,由“警服副书记”引导社区干部,主动发现问题、排查隐患、防患于未然。
现如今,生活在千年逍遥津和现代商业交错的区域,“老合肥”的居民们却越来越怡然自得。
(李晓娣 安徽法制报记者 唐欢 实习生 彭安龙 张天伊 余嘉莉)
注:视频资料部分由合肥市庐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