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来源:安徽法制报记者 周莹莹 2022-03-24 16:44:38 责编:夏平

3月21日,记者获悉,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省委依法治省办于近日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保障服务到哪里”,一体推进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法治成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牵引和稳固基石。围绕上述目标,提出助推建设经济强的创新安徽、格局新的共进安徽、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活力足的开放安徽、百姓富的幸福安徽等5个方面18条具体任务。

助推建设经济强的创新安徽,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法规体系,修订《安徽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依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工作机制,支持企业和科研人员利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形式保护创新成果,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惩治重大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优势产业等领域假冒专利犯罪;建立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行业准入制度和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落实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全面清查行政机关不履行不给付行为,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为企业发展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支持和咨询服务。

助推建设格局新的共进安徽,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健全省级层面重大合作事项协调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联防联治、基本公共服务、信用体系等方面推动制定区域统一标准,加强与沪苏浙联合在相关领域推行免罚清单制度;围绕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协调治理模式,妥善化解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领域纠纷;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多规合一”,深化户籍制度和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治乡村和智慧社区建设,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

助推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修订出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办法,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地方性法规制订,及时清理与上位法不一致、不符合改革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深化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支持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环境司法联动,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与行政处罚、刑事司法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进行有效衔接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逐步扩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覆盖面;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多“长”合一,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重要内容,加大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办理生态环境损害案件以案释法力度。

助推建设活力足的开放安徽,把法治建设贯穿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全过程。完善“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推进“一屏通办”改革,制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同一件事情原则上由同一部门负责;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开展妨碍民营经济公平参与竞争等问题排查和整治,纠正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起底专项工作,制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健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

助推建设百姓富的幸福安徽,坚持用法治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加强“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领域执法司法保护,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新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持续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依法及时从严惩治民生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广“百姓评理说事点”“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服务群众经验做法,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做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完善闭环跟踪落实机制。(安徽法制报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