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中院乡村振兴工作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24小时侧记
3月27日,安徽省凤台县发现1例核酸初筛阳性病例,当日,凤台县政府通报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4例。
整个城市为正面迎战疫情反弹而按下了“慢行键”,但也总有人加速奔忙,倾力守护。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驻凤台县杨村镇前圩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核酸检测、人员排查管控、流调溯源、围合管理、交通防控……日夜不辍,勇毅向前,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闻“疫”而动 向“疫”逆行
27日13:00
“喂,小武,现在村里通知全员核酸检测了,人手非常紧张,你收拾一下,我们抓紧时间回村里参加疫情防控。”家住市区的武新安接到淮南中院乡村振兴队队长赵晓冬的电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与赵晓冬、童毅汇合,准备第一时间赶赴凤台,一起参加前圩村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这几天非常关键,我们乡村振兴队准备坚守在村里,坚决完成疫情防控任务。”三位干警做好全员吃住在前圩村的准备,提前收拾好衣物和洗漱用品。
考虑到村里的防疫物资可能出现紧张情况,赵晓冬赶到市中院,借出平时开庭所用的数套专业防护服,以备不时之需。三人一路上还自费买了口罩、饮用水、食品等物资。
27日14:30
赶到前圩村,来不及喝水歇脚,赵晓冬就和村支“两委”、村民理事会等共同开会研究前圩村疫情防控事宜。得益于近两年来的成型制度和实践养成,封闭管理、人流管控、流调溯源、人员排查等工作布置得条理有序。
针对本次疫情反弹具有社区性传播的风险,大家共同研究决定把本次防疫工作的重点放在人员轨迹排查和全员核酸检测安排上。为此,前圩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党员组建数个疫情防控宣传劝导组,负责宣传、劝导、巡查、监测,覆盖全村各主要道口,截断疫情传染途径。党员先行,成立以1名村组干部、1名村民代表、1名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1+1+1”工作团队,全面摸排从高风险区返村人员。
振兴工作队三人立刻行动起来,赵晓冬负责物资保障,武新安帮助进行核酸检测,童毅跟随村干部进行人员排查与政策宣讲。
以“疫”为令 建“疫”防线
27日15:00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会后,童毅和村干部老苏立刻前往居民家中摸排人员流动情况,听老苏介绍着乡村工作经验。“农村地区人口少、居住分散,看似不利于病毒传播,但走亲访友等活动相较城市更加频繁,给病毒潜在传播提供温床。”老苏边走边说:“咱们前圩村位于三县交界处,每次疫情防控任务,都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人流管控上。此外,农耕期刚刚结束,又值清明期间,外出务工和扫墓踏青的人很多啊,很多村民不会上网,不知道外面疫情的情况,不给他们提醒到位,隐患难以控制。”
老苏和童毅来到了村民苏某家中,询问村民生活情况和家人外出务工情况,宣传卫生医疗知识和疫情防控政策,劝导村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近期不要外出并减少聚集。一下午的时间,他们一共跑了30多家农户。紧接着童毅又赶往村口的执勤点值班。
27日18:30
各个工作组忙碌了一下午,陆续回到村部进行一天总结。这时候,赵晓冬开车从外面刚回来。
原来,负责物资供应的赵晓冬在外面跑了一天,他先是到村民家中收集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生活保障方面的需求,然后亲自开车进城,对接网格内超市、便利店、药店进行采购。按照村“两委”要求,对应急调运物资实行台账管理,做到遇有情况调得出、供得上。
大家在一起简单地泡了几袋方便面,就开始安排研究下一步工作,“入户宣传的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老百姓了解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白天在各个路口值守还不行,我们要安排24小时值班,确保村民不出去,外部人员进不来。”“要关注村里面老年人、五保户的生活情况,要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要把核酸检测的方案做好,确保全村全员全覆盖”大家热烈讨论后,下一步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安排井井有条,按照计划,大家分别行动,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展开……
不知不觉,已经是后半夜,但赵晓冬等人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
检“疫”排患 勇“疫”前行
28日8:00
一大早,童毅和武新安就来到核酸检测点,帮助卫生工作人员为村民做核酸检测,武新安曾经有在医院实习的工作经历,不一会,核酸检测的操作流程便相当熟练,童毅负责登记,武新安负责采样,村民们隔开一定距离,排起了长队。
为了方便村民,快速进行检测,身着防护服的他们连续工作3个小时,没有休息也没有喝一口水。
工作中也遇到难处。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现有的做法是在村头设置核酸检测点,住在村尾的村民前来检测较为不便,特别是前圩村人口结构以老年居民为主,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本就行动不便,没有能力出门检测。
必须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特殊群体我们应当特殊对待。童毅建议检测人员主动上门、入户检测,获得大家一致同意。童毅与武新安带上设备,挨家挨户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做核酸检测。
“辛苦指数”换来“安全指数”兑现“幸福指数”,在到最后一户老人家做完核酸后,走在田埂上的童毅和武新安,深刻感受到了何为“为民情怀”,答案就是村民们一张张质朴的笑脸。
28日13:00
坚守在村口执勤点的赵晓冬,看见一辆三轮车迎面驶来,“你们不能出去,现在是疫情期间,赶快回去!”赵晓冬忙把三轮车拦了下来。“我们不出去,你们太辛苦了,我们来给你们送点水和方便面。”原来是村里面的居民看到乡村振兴队和村两委干部,为保障群众,放弃休息,昼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为他们送来了慰问品。
“我们不辛苦,我们的工作虽说是对口帮扶乡村振兴,但我们的身份是共产党员,我们多干一点,就能减轻一点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我们会全力以赴守好外防输入每一道关、站好疫情防控每一班岗。”赵晓冬如是说。
春暖花开时节,红色涌流杨村。几个平凡的时刻汇聚成不平凡的一天,淮南中院乡村振兴队工作的24小时,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尽担当之责,一座城一条心,共同守望、相助,共筑铜墙铁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