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渠沟法庭成功调解一起七旬老人状告四个子女的赡养纠纷案件。原告老刘却对法官说“我不想要钱,就想让您给我评评理,俺家大儿子做得到底对不对?”
老刘是相山区渠沟镇某村村民,年过七旬,老伴离世多年,独自一人生活。老刘有刘至(化名)等四名子女,儿孙满堂,是邻居眼中的幸福老人。近日,老刘却一纸诉状,将其四个子女告到法院,要求四个子女给付赡养费、承担医疗费。
原来,老刘的老伴去世后,老刘愈发感觉孤独,希望作为老大的刘至多回家看看,而刘至总以忙着挣钱为由很少回家。老刘就借口要生活费、医疗费等由逼着刘至回家。谁想,刘至却心生不满,认为老刘偏心,将家里的钱款补贴其他子女。老刘与刘至二人各有心思又缺乏沟通,其他子女更是火上浇油,致使矛盾不断激化,老刘甚至说出 “我百年之后,不得跪孝”的气话。刘至甚至将此事制作成视频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发布,致使“家丑外扬”。百般无奈之下,老刘起诉至法院,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通过询问,渠沟法庭负责人吴邦海发现老刘虽然同时起诉刘至等四个子女,但仅对刘至表示不满,并未提及其他子女。找到症结后,法官决定采取“背靠背”方式进行调解。首先与老刘谈心沟通,不断安抚他的情绪,了解其真实想法,确定诉求。老刘表示对刘至是又爱又恨,表示只要刘至回心转意,认识到错误,并彻底改正,不要赡养费都行。随后,法官告诉刘至老刘的意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疏导,最终刘至认识到错误,删除抖音视频以及微信信息,并愿意承担赡养费和医疗费,表示以后会主动赡养老人,给老人更多的关怀。最终,在征求其他子女意见后,老刘与子女们达成了调解协议,子女每个月各支付老人500元赡养费,以后的医疗费子女平均分担。老刘对法官是感激不尽,刘至也对法官表示感谢。至此,一场赡养纠纷圆满解决。
赡养老人、回报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通过审理这类案件,让司法贴近民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良好社会风尚,稳定了家庭关系,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吴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