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岗一分钟 尽职六十秒
“没想到,他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天了,一想起他倒在立案窗口的那天,我就无比心痛。”利辛县法院立案庭庭长邵军说。
那天是去年12月8日。10时40分许,利辛县居民杨某为家事纠纷到利辛法院申请立案,将诉讼材料递给坐在窗口里的刁志岭。
刁志岭接过材料,仔细看起来,突然头一仰,倒在椅子上。手机掉在地上,材料散落在身旁……
“法官晕倒了!”杨某大声疾呼。
邵军和两位同事将刁志岭送往最近的医院。经抢救无效,刁志岭的生命永远定格在56岁。
刁志岭倒在立案窗口,本是三级高级法官的他,为什么会到立案窗口工作?
可以说, 三级高级法官在基层法院是最高级法官了,达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原来,2021年1月底,利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两名法官骨折,迫切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来负责立案登记审查工作。
邵军首先想到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刁志岭。
“我请求他应急支援立案工作,面对组织的安排,他想都没有想,答应得十分干脆。”
第二天一大早,刁志岭的身影就出现在最忙碌最繁琐的1号窗口。
“他比年轻人还拼,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他总有审不完的案、看不完的卷。”邵军说。刁志岭一心扑到工作上,一日三餐吃在食堂。
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在窗口工作10个月,刁志岭审查了3700多件民商事案件。
“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莫伸手,生活上莫出丑。”刁志岭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
办案“不拐弯” 辛苦不怕苦
“刁志岭没喝过我家一口水,案件一个月就判了,为我们讨回了公道。”刘勤说。
刘勤是23年前结识刁志岭的。1996年,她和丈夫筹集了20万元,借给利辛县皮革厂。借款到期后,皮革厂仅归还了5万元。1998年4月,他们将皮革厂告上法院。
眼看剩下的钱要“打水漂”,有人善意提醒刘勤找找关系,疏通疏通法官。她拎着几瓶酒去敲刁志岭家的门,结果根本进不了门。
“请客送礼没用,走歪门邪道没用。你要相信法律,相信法院会作出公正的判决。”隔着门刁志岭真切地说。
皮革厂提出,厂长换了,账目、财务公章都没有交接,无法确认有没有借过这20万元,无法承担这笔债务。
法院审理认定被告单位盖章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判决皮革厂归还原告本金、利息等23万元。
在利辛,刁志岭办案“不拐弯”是众所周知的。
“我刚开始担心自己是个外地人,在利辛打官司可能会吃亏,刁法官的判决打消了我的疑虑。”山东聊城的陈超对他满怀敬意。
2020年1月,陈超从当地居民陆某处购买了一辆小轿车,后来才发现这辆车被法院查封。
陈超赶紧向利辛县法院递交起诉状,刁志岭依法判决支持了陈超的诉请。
2016年2月,刁志岭担任民四庭庭长,主要办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书记员王小宇回忆,当时有一件标的额只有4000元的小案,而且是21年前发生的借款,刁志岭没有以超过诉讼时效驳回诉讼请求,而是耐心调解,化解了纠纷,原告主动撤诉。
院纪检组组长潘化奎说,刁志岭先后办理了1000余件民商事案件,从没有当事人反映他办案不公,也没有发生信访事件。
无论办什么样的案子,刁志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让每一位当事人在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求实“不求荣” 争累不争功
翻开刁志岭的档案,除了他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外,并无其他“闪耀”个人荣誉。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有荣誉他都主动让给其他同事。”利辛法院法官武守国说。
当时有规定,连续三年评上“优秀”可以涨一级工资。刁志岭一向高风亮节,总是把荣誉奖励让给下属和年轻干警。
2020年初,利辛法院进行机构调整,四个民事审判法庭只保留三个。
时任庭长的刁志岭又主动提出来不再担任庭长,和其他干警一起分流到业务庭室。
这么多年来,刁志岭就像一名救火队员,哪里有需要,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从书记员到庭长再到普通法官,刁志岭总是毫无怨言地退位让贤,争苦争累不争功。
“他一心想着办案,哪怕他能多为自己打算一点,也不至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妻子马景梅说。
病情似乎早有预兆,他明显感到容易疲惫,胃不舒服,但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去年11月底,实在难受得撑不下去,他才申请休假到合肥检查身体。
马景梅退休后,和女儿一家在合肥生活。“难得他能休假,我和闺女都想让他好好休息。可他一看检查单没啥大问题,立马就嚷着要回去办案。”马景梅虽然无奈,却知道丈夫的脾气,只能无奈地帮他收拾好了行装。
临走前,老中医岳父还给刁志岭号脉,发现心肺功能比较虚弱,再三叮嘱他要好好休息,不能再没日没夜地劳累。
刁志岭也不是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一工作就像停不下来的陀螺。没想到回去不久,刁志岭就倒在了立案窗口,带着对事业的无限眷恋和忠诚,永远地离开了。(安徽日报灯塔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