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命名是一门文化,一要叫得响、二要无歧义、三要好记、四要好区分”
“安置小区回迁居民多,命名要顾及原居民的恋旧情结”
“要重视地名文化的传承性,不能割裂历史,旧地名好的可以沿用,无传承意义的可以创新”
“要充分挖掘小区所在的地域、交通、人文环境,提炼出的名字,要有人文性、标识性,格调高,涵义隽永”
4月19日下午,广德市政协副主席、广德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家海在介绍座谈会目的后,12名政协委员和专家结合“安置小区”项目实地参观感受畅所欲言。
“安置小区”项目建设是政府民生工程,2019年广德市国投公司改制转为实体后承担了安置小区的建设任务。此次参观的7个项目工程分布在1个乡3个街道,建筑面积67.51万平方米、兴建住宅3874套、门面房588套、停车位4266个(其中地下3002个),总投资约19.9亿元。实地参观发现,已交付项目工程4个、在建项目2个、拟开工项目1个,所有项目均按高标准、人性化理念规划设计,项目配套设施齐全,注重用材品质,1个项目因地制宜建成人车分流小区。
“这批7个安置小区项目建设水平高,但是工程用名随意,如西关二期、西关三期,我们想在向地名办申报地名之前征询委员、专家意见,把民生工程建成品牌工程。”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万青道出了心声。
“建成精品、命好名,让百姓安居放心、开心”的初衷,激发了入会同志的热情。委员专家就命名原则达成共识后,纷纷就项目所地的地理位置、《广德州志》记载的古迹遗存与诗赋、《广德县地名录》所记载的地名故事、小区路网交通、小区相邻建筑单元已用名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7个项目各抒已见,推出了叠翠苑、挹秀苑、文蔚苑、熙宁苑、芝山苑、莲心苑等以“苑”为地名后缀词的拟用名。
“安置小区命名”座谈会,变成了一场传承地域文化的研讨会,也成为委员、专家发挥智力优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案例。(程敬东)